基于空间句法的武汉市轨道交通可达性分析开题报告

 2021-08-14 02:0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21世纪以来,具有节能、快捷、运量大特征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愈发受到众多城市的关注,城市轨道交通是采用专用轨道导向运行的城市客运交通系统,包括地铁系统、轻轨系统、有轨电车、单轨系统、自动导向轨道系统、磁浮系统等。由于畅通、高效、可靠的交通出行不仅是出行者选择出行方式的基础,更是城市交通管理者追求的目标,所以轨道交通正成为各大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武汉作为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综合交通枢纽之一,正在高速发展着。由于城市化和机动化进程的加快,交通拥堵问题已成为当前武汉发展的一大“瓶颈”,故而大力发展武汉城市轨道交通的内在需求日益突出。自2000年底,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正式开工,2004年正式投入运营,使武汉成为中国大陆第五个拥有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后2012年,中国第一条穿越长江的地铁——武汉地铁2号线投入运营,武汉进入轨道交通换乘时代。至2017年底,将会开通7条中心城区线路。按武汉三期规划到2021年,武汉城区将有9条线路,老城区将有5条线路,确保武汉跻身世界地铁城市第一方阵。

自hansen于1959年提出可达性的概念后,对可达性的分析已逐渐成为地理、交通、规划等学术领域一个很重要的研究方向,基于不同领域对可达性概念有不同的理解,但是对可达性本质特征的理解却有相同的地方:可达性是指利用特定的交通系统,从某一区位到达指定活动区位的便捷度,反映了不同空间实体之间克服空间障碍进行交流的难易程度。轨道交通作为一种众多大城市用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特殊交通工具,其可达性很大程度决定了城市内部交通的畅通程度。在城市轨道交通中,我们更关注于两节点之间的换乘次数,认为拓扑距离比单纯的几何距离更为重要,故将可达性的概念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中,定义为:仅考虑节点间的拓扑距离而非实际距离,即两节点的相对可达性为连接这两点间最少线段数的路经;某个节点的总体可达性为该节点到其余节点的相对可达性的总和;某节点的可达性指数为该节点到其余节点的相对可达性的平均值。这些可达性指标是衡量轨道交通网络系统合理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① 设计的任务是:

通过有关资料了解武汉市市地铁建设与发展现状,研究可达性相关概念与测度方法,掌握空间句法基本理论及应用,尝试建立基于空间句法的地铁可达性模型与指标体系,并对武汉市地铁可达性进行分析与评价。

② 设计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是: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第1—3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明确研究内容,了解研究所需要资料和数据,确定方案,完成开题报告;

第4—6周:收集资料、计算有关数据、进行有关内容的设计;

第7—10周:撰写论文初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刘韶曼.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可达性研究[d]. 北京交通大学,2014.

[2]张亦汉,乔纪纲,吴锐佳,王耀. 广州地铁网络的可达性分析[j]. 博士园地,2012(2):9-11.

[3]贺慧,李梦,郭亮,程梦. 新常态:传承与变革——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5城市交通规划)[c].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