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及球囊霉素含量的土壤因子分析开题报告

 2021-08-08 07:0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真菌能够改善养分状况和宿主植物的生长,增强植物的抗病性、抗旱性,提高植物对不良环境的耐受性,增强植物的质量与产量,改良土壤生物活性等一系列益处,还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修复与改善。丛枝菌根真菌作为一类重要的土壤微生物,它的多样性与植物的共生状态是测评生态环境与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从枝菌根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并且跟大多数高等植物可以形成共生菌根。分子进化的数据和化石资料中可以看出,在3.5-4.5亿年前,丛枝菌根真菌就能与陆生植物形成菌根。大量研究结果表明,丛枝菌根真菌在物质循环、种间关系、种群进化、生态系统的组成等各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丛枝菌根真菌可以很好的改良土壤基质,并且,土壤肥力也会得到极大地提高。

amf主要分布在植物的根际土壤中,其侵染率受土壤因子的影响。研究表明,土壤的类型、ph、盐碱度、养分等因素都会影响amf的生长发育和侵染状况,但影响amf侵染状况的主要土壤因子并不一致。因此,在对特定区域植物进行菌根研究时,该地土壤因子的研究意义较大。

本研究在苏北泥质海岸轻质盐碱地林区,选择8种生态经济树种,用相关分析探究造林树种amf侵染特征与土壤因子之间的关系,找出易被amf侵染的树种和影响当地amf侵染的主要土壤因子,为利用菌根技术在苏北泥质海岸盐碱地营建生态经济防护林提供理论依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AM真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陆生植物根际的有益共生微生物,它在陆地生态系统中作为关键共生物,菌根真菌在土壤贫瘠条件下,可通过它繁杂的地下菌丝网络来提高植物对土壤中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在极端环境影响下,可通过改善寄主自身的营养使植物抗逆性的能力增强;在此前提下使土壤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菌根植物根际分泌大量的化学物质,它间接或直接的在质量上、数量上影响根际中的微生物群体。丛枝菌根真菌优良的生理生态特点引起了国内外学者极大关注,对菌根真菌-植物共生体开始了广泛的研究。就目前现状而言,在种群和群落水平上,在农业、园艺、森林以及环境修复问题上大多以AM真菌为主要的应用方式,以增加农作物产量也可限制农药的使用。在细胞水平上,Paszkowski等描述了菌根真菌侵染植物根系的过程,Genre等描述了菌根发育的过程,Zocco等分析了菌根真菌新陈代谢和营养物质运输的过程。而未来菌根真菌的发展方向则在分子水平上,目前已有相关研究,比如Kistner找到了豆科植物中决定丛枝菌根和根瘤菌共生关系的7种基因,Sally等分析了丛枝菌根和根瘤菌共生关系基因控制信号传导的过程等,但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则是解决丛枝菌根真菌发育并侵染根系机理的本质所在。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

本研究针对苏北沿海地区,在苏北泥质海岸轻质盐碱地林区,选择薄壳山核桃、皂荚、榉树等8种树种,探究造林树种amf侵染特征与土壤因子之间的关系,找出易被amf侵染的树种和影响当地amf侵染的主要土壤因子,为利用菌根技术在苏北泥质海岸盐碱地营建生态经济防护林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计划: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目前在我国关于AMF侵染状况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西北部和东北部地区,且集中于草本和灌木,对苏北沿海地区菌根的研究并不多,苏北泥质海岸盐碱地木本植物的AMF调查研究更是少见。研究针对苏北沿海地区,在苏北泥质海岸轻质盐碱地林区,选择生态经济树种,用相关分析探究造林树种AMF侵染特征与土壤因子之间的关系,找出易被AMF侵染的树种和影响当地AMF侵染的主要土壤因子,为利用菌根技术在苏北泥质海岸盐碱地营建生态经济防护林提供理论依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