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转新闻”中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缺失问题研究任务书

 2023-03-01 10:03

1. 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和要求

近年来,反转新闻频繁地出现在公众面前,对于同一事件的叙述能够在几天之内产生截然不同的多个版本,新的“事实”不断叠加,事态也不断因此而翻盘,使得公众感到混乱,同时产生一种被欺骗感,对于新闻的信任度随之下降。这种新闻内容的反转不可避免地带来舆情反转,随着实情的步步揭露,舆论矛头不断调转,不少评论者上一秒还沉浸在占领道德高地的喜悦中,下一秒就被“打脸”。在一片混乱之中,观点之间的交锋愈演愈烈,还伴随着舆论的情绪化、极端化和标签化等现象。

2018年10月28日发生的“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故”,新闻的反转速度之快,令人目不暇接。坠江事件发生后,最初报道的坠江原因是“桥上一辆红色小轿车逆向行驶,司机为了避让,冲出桥面”,女司机随即被“骂”上热搜。第二天公交车后车行车记录仪视频公布,却显示是公交车突然越过道路中心实线,撞断大桥护栏后坠入江中,舆论开始反转,有网友爆料称“公交车司机凌晨5点还在k歌,导致开车时睡着了”。11月2日,公交车行车记录仪还原事故发生时的情况: 一位女性不断怒骂公交司机,击打司机的头部,司机愤而还手,一阵晃动后视频结束。真相浮出水面,“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故”中新闻反转之快和网络暴力之恶劣,却令人深思。

上述事件的发展过程,展现了当代网络媒体面临的一大困境,即事件还未调查清楚之前,就面临着截稿的压力,不得不先将既已掌握的信息(很可能并不完整)作为新闻进行发布。随着时间推移,事件的真相才得以逐渐显露出来,网络媒体只能在前期报道的基础之上进行修正,由此引发公众对事件一波三折的反应。同时,伴随着新媒体的极大发展,社交媒体成为主流媒体发布新闻的一大平台,也是聚集大量网民讨论的平台.在此处,舆论不断发酵,反过来对新闻的建构产生影响。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公众渐渐出现“坐等真相”“吃瓜群众”的心理,因此,舆论反转现象已经让公众对媒体产生极其不信任的情绪,这样的负面情绪不利于舆论生态的建设,对于舆论反转这样现象需要认真地思考研究。

2. 实验内容和要求

目前学者对于我国网络媒体社会责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1、透过某个具体事件来研究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

肖璐老师在2012年撰写的《付费搜索中折射出的网络媒体责任缺失》,主要研究付费搜索与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引发了人们重新审视付费搜索应扮演角色,以及对网络媒体社会责任的关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参考文献

[1]王新颖.“后真相”语境下“小凤雅事件”舆情反转过程与成因分析[j].东南传播,2018(09):103-106.

[2]胡李阳.“舆论反转”之概念辨析[j].新闻釆编,2017(04):16-18.2

[3]黄鸿业.“舆情反转”新闻的成因及其规制[j].青年记者,2015(09):22-23.

[4]张华.网络舆情反转现象中的“参照点效应”——基于对“大学生掏鸟窝获刑十年半”微博舆情的研究[j].新闻界,2016(07):28-32.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毕业设计(论文)计划

本论文主要是针对目前网络媒体社会责任缺失的现状,分析其原因和产生的危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行性建议。论文各部分情况分别是:第一部分为相关概述。该部分主要说明本文选题的背景、意义。同时对以往的研究进行了简要综述。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论点和可能的创新之处;第二部分为网络媒体及其社会责任概述。这部分主要梳理了西方社会责任理论的提出和发展。并从网络媒体较之于传统媒体的特点谈起,分析了基于这个的特点网络媒体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第三部分为对我国网络媒体在反转新闻中社会责任缺失问题的表现及危害进行研究。这部分具体概括了网络媒体社会责任意识弱化与缺失的几种表现,列举大量的实例进行分析;第四部分指出了网络媒体在反转新闻中社会责任缺失问题的原因,并分析了这些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这其中既有技术层面的,也有经济层面的;第五部分是我国网络媒体在反转新闻中社会责任缺失的应对策略。需要网络媒体自身、规则机制、网民、等各方面多管齐下,共同为营造和谐有序的网络环境而努力。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