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落后生”被标签化的建构研究——基于苏州S高校的调查开题报告

 2022-05-15 10:05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背景:目前,随着国家高等教育的逐渐普及,高校录取率不断上升,不同地区与不同素质的学生间形成强有力的对比,或成绩优异,或挂科频繁,因而“贴标签”成为一种对高校学生的定位方式,并在教育实践中经常被不当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外界看待问题的局限性,容易导致标签词与被标签者间形成恶循环,严重影响学生个人、家庭及整个社会的进步。

2、目的:本文通过以苏州s高校学生调查为研究对象,对高校“落后生”标签化的建构过程、对学生学业落后的成因进行探讨和分析,从而从内部和外部因素双方面对该种现象提出针对性的教育转化建议。

3、意义:通过对“落后生”标签化的深入了解和研究,可以揭示目前教育工作的缺陷性,引发大家反思和举措。转化差生犹如扶贫工作,政府将会针对性制定相关法律和严格的考核标准,这些手段使得扶贫工作人员不敢落后。而落后生的转化同样如此,必须人人努力去做,我们国家的教育工作才能不断进步。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第一章首先介绍目前标签化“落后生”现状存在的背景,界定目前高校“落后生”标签的具体概念,其包括传统的差生观及素质教育下的差生概念,使读者对本次研究问题有个初步认知和了解。

第二章主要对高校“落后生”标签化进行原因分析,以苏州s高校的调查研究为例,依据标签理论制定相关问题及选项,通过观察法与无结构式访谈法对s高校师生进行初步了解和深层认知,在线分析数据和现场记录标签化定位看法及感受,从而总结出切实可行的改善方案,杜绝标签化身份定位,使学生自我认知及外界评价得到合理化转变。

第三章主要分析“落后生”标签化的影响,前一章通过观察法与无结构式访谈法分析,以s高校部分师生为例,总结出落后生标签化的系列原因。本章将针对其原因分析出标签化身份定位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包括对个人成长、家庭寄托及社会进步等多层面,从而强调拒绝“落后生”标签化的重要性。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观察法:本次研究选取了8名高校学生为研究对象,观察他们从大专到本科的行为心理变化,包括课堂表现、课外活动、考试状态、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一方面,笔者通过记录的方式观察他们的言行举止,从而反映不同阶段的心理变化过程。另一方面,笔者默默融入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广交好友,偶尔与其畅谈心事,侧面得知他们最近的心理动向,然后一一记录并分析。

线下无结构式访谈法:本次研究将进一步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问题较多的学生及教师进行选择性访谈,整个访谈氛围轻松自然,通过了解师生对标签化的看法和认知,从而总结落后生标签化的内在因素及外在因素,以及探讨大家想要如何解决该种现状,从而给予可行建议及举措,为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落后生标签化效应画上句号。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李方.现代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2]郑润凤.后进生转化教育的思考及对策初探[j].科教导刊,2017年第21期

[3]李建胜.学校教育中差生“标签化”现象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6-01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序号 起讫日期 工作内容

①2022.10.21——2022.11.29毕业论文分组,确定选题

②2022.12.02——2022.01.10完成资料索引,进一步沟通论文思路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