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善:五常与五戒的比较研究开题报告

 2022-05-06 08:05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背景

约在公历纪元前后,佛教开始由古印度传入中国。于是,作为人天乘善法的五戒十善为本土文人士大夫所关注。其中,“五戒”是一切佛教戒律的基础,所有在家的佛教徒都要受持五戒,所以也被称为“在家戒”。五戒谓戒有五也: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和五不饮酒。佛教认为,这类不道德的行为应该严格禁止,所以称为五戒。十善则是在五戒的基础上建立的,约身、口、意三业分成十种: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言、五不绮语、六不两舌、七不恶口、八不悭贪、九不嗔恚、十不邪见,此中前三名身业,中四名口业,后三名意业。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首先,五常与五戒的内容及理论基础。孟子提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指“人”作为。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和五不饮酒,谓之五戒,是一切佛教戒律的基础。接着,比较儒家五常与佛家五戒。古代的文人士大夫如颜之推、谢灵运等人对五戒与五常观念进行了比较,留下了比较可观的文献,搜罗这些比较性文本并研读,现代的学者也取得了一些相关的学术研究成果,加以参考。最后,因为五常与五戒具有劝善之道德、政治价值,所以研究其在政治意识形态里的地位评价和劝善功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方法

1.文献研究法。全面搜罗五戒与五常的比较性文本和现代相关学术研究成果,深入研读,加以参考,梳理研究。

2.比较研究法。对儒家五常与佛家五戒进行比较研究。如可以采用历史研究法,查阅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五戒进行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 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m].第1版.上海:上海书店,1991.

[2] 石峻,楼宇烈,方立天,许抗生,乐寿明.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一卷)[m].第1版.北京:中华书局,1981.

[3]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m].檀作文,译.北京:中华书局,2017.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2月25日--2022年1月5日,确定选题。

2.2022年1月6日--2022年3月23日,文献查阅,撰写开题报告。

3.2022年3月24日--2022年5月4日,完成初稿,迎接中期检查。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