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萨满文化开题报告

 2022-04-26 10:04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

迟子建,中国作家协会第六届全委会委员,一级作家。1983年开始写作,至今已发表文学作品五百万字,出版单行本四十余部。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树下》《晨钟响彻黄昏》《伪满洲国》《越过云层的晴朗》《额尔古纳河右岸》;小说集《北极村童话》《白雪的墓园》《向着白夜旅行》《逝川》《白银那》《朋友们来看雪吧》《清水洗尘》《雾月牛栏》《当代作家选集丛书——迟子建卷》《踏着月光的行板》。小说文风沉静婉约,语言精妙。具有史诗般的品格和文化人类学的思想厚度,风格鲜明、意境深远,有很深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迟子建在作品里用充满温馨与爱意的温情来承担人生的苦难,抵御生命的无奈和忧伤,并凭借其对大自然天生的敏感与灵性体验,创作了一部部蕴含了简雅诗意美、多样人性美的作品。她创作的《额尔古纳河右岸》也是如此。小说以一位年届九旬的鄂温克族最后一位酋长女人的自述口吻,讲述了一个弱小民族顽强的抗争和优美的爱情。小说语言精妙,以简约之美写活了一群鲜为人知、有血有肉的鄂温克人并揭开了鄂温克族萨满文化的神秘一角。小说 《额尔古纳河右岸》自从问世以来,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并掀起了阅读狂潮,研究者专门著文研究,现各种研究专著、论文等已有许多。鉴于笔者的查阅,现总结以下几个研究方面:

一、生态意识方面研究。迟子建被称为一个“潜在的生态文学作家”因为在她的小说中并没有十分刻意地凸显生态环境的价值与人类生存的关系与冲突,而是把自然环境的艰难诡谲作为族群生存的大背景。她从鄂温克人的视角出发, 以文学为载体真实地再现了鄂温克族人面对生态遭破坏时的震惊和受到的精神伤痛。曾繁仁在《文学评论》2010年第2期上发表了《生态美学视域中的迟子建小说》,从生态美学视域阐释了小说独特的回望视角和美学特征。展现了人类"回望家园"的重要主题,揭示了处于茫然失其所在的当代人对于"诗意的栖居"的向往。胡书庆和陈丽媛在《语文知识》2009年第3期上发表《〈额尔古纳河右岸〉的生态思想》 一文,从小说文本中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入手进行分析,阐释作品中作家所持的生态观念 以及作品呈现的文化意蕴。本文以文学作品为媒介,对人和自然的关系进行思索和反省,并进行建设性的批评,最终对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以及自然对人的内在和谐的作用进行探求。李科文在《安徽文学》2009年第1期上发表《对大自然的生命感悟——读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则从文本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入手, 探寻女性生存状态,展现作家对自然生命的人文关怀,表达作者对和谐自然的生命状态的回归,以及对自然神性的深深敬畏。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一、绪论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1) 范读文本法

阅读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形成对作品内容和主题的整体印象。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周景雷.挽歌从历史密林中升起——读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j].当代作家评论,2006(4).

[2]孟慧英.萨满教的精灵世界[j].民族艺术,1999(2).

[4]曾娟.浅析《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萨满文化[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11.4——2022.1.9. 指导教师指导学生遴选毕业论文题目,学生根据自己

的学习基础与研究状况,与老师协商确定论文选题。

2、2022.1.10——2022.3.5. 指导老师完成毕业论文任务书,并向学生下达。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