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Rebellion and Submission in Neuromancer:A Study on A New Human-Machine Ethical Relationship in Virtual Reality开题报告

 2022-03-12 15:06:4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神经漫游者》是美国著名作家威廉吉布森于1984年完成的科幻小说,该作品的诞生开创了“赛博朋克”这个科幻文学流派。作者运用极其超前和大胆的想象塑造了一个“高科技,低生活”的后人类社会和赛博空间。小说中的人类为了适应恶劣的城市生存环境,将身体与机械结合,成为了“赛博格”,一方面人类依赖技术,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忍受技术带来的种种弊端。同时,传统的人的概念和身份因此变得模糊,大公司创造的人工智能又在不断挑战着人和机器的界限。一部分不堪忍受现实环境的人类将思想接入“赛博空间”以求逃避,这样的后人类社会看起来相当的荒芜,压抑和悲观。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现实中的人类也逐渐进入了后现代社会,威廉吉布森笔下的世界离我们还有多远?我们能否正确的理解并处理好我们与技术之间的关系?本文试图从伦理的角度去分析《神经漫游者》,探讨作者赛博朋克世界中所体现的新型人机伦理关系,发掘人与电脑,人工智能等后人类伦理关系。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通过对威廉吉布森的《神经漫游者》这本小说进行研究,以及对其他学者对于该小说的研究进行分析,使用文学伦理学批评作为主要研究方法,试图探讨小说对未来科技时代的思考,以及威廉吉布森构筑的赛博朋克世界中所体现的新型人机伦理关系,发掘人与电脑,人工智能等后人类伦理关系,从而突出作者的后人文主义思考。

预期目标为一篇六千字以上的研究论文。通过撰写毕业论文,对后现代科幻文学有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熟练掌握文学伦理批评术语和后人类/后人文主义术语,并掌握基本的文献检索和学术论文撰写的基本方法。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文使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文学伦理学批评,从伦理的立场解读和分析《神经漫游者》。假想进入作者所塑造的赛博朋克世界,站在人物的伦理立场上解读和阐释该作品。分析作品中人物所处的新型伦理环境,影响主要人物的选择和命运的伦理因素,以伦理的观点对事件,人物和文学问题给以解释。

4. 参考文献

[1]bhabha, homi. “theworld and the home.”social text, no.31/32, thirdworld and post-colonial issues, duke university press, 1992, pp.141-153.

[2]bredehoft,thomas a. “the gibson continuum: cyberspace and gibson’s mervyn kihn stories.”sciencefiction studies, vol.22, no. 2, feb. 2013, pp.252-263.

[3]方凡:《美国后现代科幻小说》。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11--2022.12联系教师,确定方向和题目,开始找相关资料。2.2022.12--2010.1按照导师的任务书着手论文准备,确定论文的大致方向,列出提纲,寻找相关文献3.2022.2--2022.3阅读中英文参考文献,搜集较新材料,着手论文一稿。4.2022.3--2022.4.5完成初稿,修改,撰写二稿,并提交二稿。5.2022.4.5--2022.4.19修改二稿,撰写三稿,提交终稿。6.2022.4.20--2022.5润色修改后,做好答辩准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