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ssroom Behavior: A Micro-Analysis of Learner-learner Interaction in ESL Learning开题报告

 2022-05-04 20:40:43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

语言的学习是一个互动协同的过程。何为协同?pickering garrod (2004: 27)认为在对话过程中,说话的一方对另外一方所出的情境,包括时间、说话意图、上下文、前因后果、对方何许人也等,会形成zwaan radvansky(1998)提出的一个动态的概念或情境模式。段金慧(2013)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师生互动的策略》中指出互动协同模式的一个基本理念是:发生在一个层次的协同会引发其他层次的协同,语言结构的协同能够引发情境模式的协同;反之,情境的协同也能促进语言结构的协同,而协同是顺利交流的基础,顺利的交流与谈话者之间的相似发展相伴随行(杨少娟,2015:155)。

国外在英语课堂教学上的研究有一定的历史,特别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将英语课堂互动协同教学模式的研究集中在建构主义理论和社会互动理论这两方面。李景光(2012:34)在《浅谈大学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中》指出在国外,建构主义认为,教育是学习者自行学习的过程,通过教师提出概念、论点,学生自己进行积极的意义建构和问题解决。社会互动理论认为,学习与发展发生在学习者与他人的交往和互动之中,有效的学习就存在于自身与周围人的交互协同的交流过程之中,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且学习者身边的人、物、事、情境对其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本论文基于互动协同理论,通过搜集、整理、分析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之间互动的会话语料和课后对学生的访谈,分析学生之间对话的互动协同现象及表征,运用互动协同理论模式,探究促使协同效应发生的机制和条件,旨在揭示互动协同模式在英语课堂学习语境中对学习者的语言能力的发展所起的作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本论题将从教育学以互动协同理论为依据,运用访谈、归纳的方法探究学生之间的课堂互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allright, d. balley, k. focus on the language classroom: an introduction to classroom research for language teachers [m]. 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1991.

[2]cathcart, r. olsen, j. teachers’ and students’ preferences for correction of classroom errors [j] gass madden(eds.), 1985.

[3]chaudron, c.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 research 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1988.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序号

起迄日期

工作内容

1

第七学期10-11周

论文命题与选择;指导教师与学生见面;第一次面授;

2

15-18周

学生根据教师下达的“任务书”,进行论文撰写的前期准备

3

第八学期1-4周

论文开题,写出开题报告;拟写论文提纲;指导教师审定签字;

4

5-14周

学生撰写、修改论文[11周:交一稿;14周:交二稿]

5

15-16周

论文最后定稿,装订、上交;

6

16-17周

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批阅论文,写出评语,给出建议成绩

7

17周

论文答辩(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