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ication of Scaffolding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ESL Oral Class开题报告

 2022-05-17 21:30:1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支架式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起源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由学生被动接收知识转为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支架式教学符合当代的教育理念,受到许多研究者的关注。以下将阐述支架式教学在国内外的研究概况。

在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基础上,伍德、布鲁纳、罗斯(1976)最早创造了“支架式教学”理论,他们提出支架式教学是一种在更有能力的他人的帮助下,儿童或新手解决某个问题,实现某个目标或完成其在无支持下无法完成的任务的过程。伯尼·道奇(1995)认为支架是在学生学习过程某个特殊节点上,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帮助的一种暂时的结构。除了对支架式教学特点和功能的研究,国外许多学者同样在应用层面对其不断进行研究。马里亚尼(1997)主要观点是课堂任务难度应达到较高的水平,使得支架的运用达到更好教学效果。霍布斯鲍斯(1996)则深刻探讨了支架式教学理论在英语阅读课堂的运用,并提出支架式教学不仅可以在英语阅读课堂中运用,还可以在教育的许多领域实施。此外一些国外学者将支架式教学理念运用于英语写作课堂,并开展教学实验。

支架式教学模式自20世纪末引入中国得到了不断发展。近年来,关于“支架式”教学的研究不断增长,研究的内容和范围也不断扩大。何克抗(1997)介绍了支架式教学的概念并提出了五步支架教学程序。谌亚芳(2011)通过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阅读策略培训中的运用,培养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朱玲(2016)在英语写作教学中采取支架式教学模式,有效减少学生写作中的问题,而林艳、胡丽娜(2016)把支架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听力课堂。李珺轶(2019)指出支架式教学模式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由单一的讲授者转变成学生兴趣的激发者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辅助者。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课题主要研究支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及实施现状,并对现存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度发掘,提出对初中英语口语课堂中运用支架式教学的合理建议,希望可以改进支架式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将支架式教学落实到教学实践中,为一线初中英语教师进行口语教学的实际教学活动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本课题主要采用文献综述法、课堂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

研究步骤:

(1)梳理文献。通过阅读大量文献,了解课题中两个关键研究对象(支架式教学,口语课堂)的相关概念及发展,并找到相关的问卷进行参考设计。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 goos, merrilyn et al. socially mediated metacognition: creating collaborative zones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in small group problem solving, 2002, 49(2):193-223.

[2] holton, d. d. clarke. scaffolding and metacognition, 2006, 37(2):127-143.

[3] mackey, a. feedback, noticing and instructe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j].applied linguistics, 2006.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第七学期10-11周 论文选题;指导老师与学生见面,第一次面授;2)15-18周 根据教师下达的“任务书”,进行论文撰写的前期准备;3)第八学期1-4周论文开题,写出开题报告;拟写论文提纲;指导教师审定签字;4)5-14周 学生撰写、修改论文 [11周:交一稿; 14周:交二稿];5)15-16周 论文最后定稿,装订、上交;6)16-17周 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批阅论文,写出评语,给出建议成绩7)17周 论文答辩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