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海信公司员工绩效考核制度研究文献综述

 2023-10-09 10:10

文献综述

(一)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近年来,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绩效考核(performance examine)都是理论界、咨询机构和一般企业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特别是在国内,更是政府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密切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关于企业经营绩效考核问题,国外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其奠定了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创造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国外研究的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绩效考核指标。随着人们对企业经营目标认识的变化,绩效考核指标也随之变化。由此西方企业经营绩效考核可划分为五个时期,一是成本绩效评价时期,此时企业追求产出最大化,以哈瑞(1911)建立标准成本制度为代表;二是财务绩效评价时期,企业追求投资回报最大化,以杜邦公司的唐纳德森·布朗(Donaldson Brown, 1960)为代表,主要注重以投资回报率(R0I)为核心的财务指标,并建立了著名的杜邦财务体系;三是企业价值评价时期,企业追求价值最大化,此时以麦尔尼斯(Melnnes, 1971)、帕森(Persen, 1979)为代表,注重EVA、销售利润率、现金流量、资产负债率等财务指标;四是股东价值评价时期,此时强调股东财富最大化,注重每股收益(EPS)及EPS增加值、MVA(Market Value Added)为核心的财务指标,以加里·阿什沃思(Gary Ashworth,1999)为代表;当前在部分学者坚持股东价值最大目标的同时,更多的学者将企业经营目标投向客户、厂商、社区、员工、经理层等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以罗伯特·S·卡普兰(Robert S. Kaplan)和戴维·P·诺顿(David P. Norton , 1992,1993,1996)的战略平衡计分卡为代表。2.绩效考核内容。在早期的研究中,国外学者仅仅将财务比率指标纳人研究范围,如19世纪初亚历山大·沃尔在《财务报表比率分析》中提出了7个标准比率。随着现代企业的成长,英国管理学家罗斯(1932)提出了评价部门绩效的思想,将评价范围扩展到战略、财务、管理;杰克逊·马丁德尔(1955)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将研究范围拓展到企业的社会贡献、组织结构、研究开发等新的领域,但由于内容较多,所以仅限于使用访谈的形式,采用定性分析;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Peter Drucker, 1960)经过实证研究将评价指标简化为8个,包括市场地位、革新、生产率、实物资源和财务资源、获利能力、管理者的业绩、员工的业绩与态度、社会责任, 提出目标管理(MBO),关注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企业的长期稳定程度。克罗斯(Kelvin F.Cross)和林奇(Richard L.lynch,1989)提出了将总体战略与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结合起来的业绩评价系统,强调了组织战略在确定业绩指标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1990年美国著名管理会计学家罗伯特·S·卡普兰和戴维·P·诺顿提出了用于企业战略经营业绩衡量与评价的指标体系——战略平衡计分卡,确立了以顾客、企业经营、创新和学习能力及财务效益为内容,涉及利益相关者的绩效考核体系。与此同时,西方民间和半官方机构,也逐渐将企业绩效考核的内容由财务指标扩展到涉及利益相关者的综合性指标体系,如全球知名的穆迪、标准普尔评价机构、美国会计协会,注重用专家打分的方法分析企业的财务报表、行业特征、资产变现性、管理水平等。西方政府如美国总审计署(GAO)、英国垄断和兼并委员会(MMC)则更注重财务指标和效率指标,以及可操作性。3.绩效考核方法。这一方面的进展主要在于使用和创造更新的数理评价方法,拓展评价分析的适用范围和绩效考核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成果有,Fisher、Hotelling(1930)开创了主成分分析法,将多元统计分析纳入评价理论;美国运筹学家L.Saaty(1977)提出了层次分析法,完成了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的过渡,1996年,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网络分析法;美国运筹学家A.Chames等人以相对效率概念为基础,以凸分析和数学规划为工具开创了DEA模型一C2R模型,即数据包络分析法;美国自动控制专家L.A.Zadeh(1995)提出了模糊数学理论,并由此开创了模糊评价法,该方法不仅客观地按综合分值进行评价和排序,还能根据模糊评价集上的值对评定对象划分等级,是当今评价理论的前沿之一。当前研究的焦点在于多要素、多层次复杂指标的有效整合方法。我国对于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的研究起步较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在引进和吸收国外的先进方法,用以服务于推进改革、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率,因此我国的企业绩效考核评价研究探索过程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及经济体制的变化而渐进的,重点体现在我国先后实施的逐步完善的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迄今,主要制定并实施了三个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即,1982年国家经委等6部委制定的“企业16项主要经济指标”,1995年国家颁布的《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试行)》,以及1999年财政部等4部委颁布的《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规则》。

就理论界而言,当前国内研究已经基本与国际同步,逐渐演化为两个分支,一是将国外成熟的理论本土化,推广EVA、平衡计分卡等理论,同时结合中国国情力图构建一个中国企业绩效考核体系,以杜胜利(1998)、孟建民(2002)、张涛,文新三(2000,2001,2002)等为代表;另一部分学者注重要素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对单个要素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如李维安(2001,2004),杨瑞范,周业安(2000)注重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苏南海等(2000)注重企业家要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目前,一个十分清晰的发展趋势就是,企业经营绩效已经与利益相关者理论紧密结合起来,在绩效考核企业经营绩效的时候,越来越多地考虑到利益相关者的价值需求和利益需求。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从绩效考核目标、绩效考核内容、绩效考核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探索创新,借鉴国外的利益相关者理论,通过对具体国情与省情的分析,从系统工程的观点出发,建立一套新的国有企业绩效考核体系,并提出可操作的绩效考核流程。

(二)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扬州海信公司绩效理论的研究与发展,填补某些研究空白,为公司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依据与理论支持,提高国有资产与国有企业监管运营水平。从指导具体实践来看,这一体系的研究具有以下意义:

  1. 推动扬州海信公司及其他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战略重组,帮助企业正确判断实际经水平、经营成果和经营者的贡献,促进经营者改善企业管理,提高企业长期的整体效益。

  2. 有助于建立企业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做到奖惩公平。

  3. 有利于经营管理阶层的优胜劣汰和企业家队伍建设。促进扬州海信公司及其他国有企业的良好发展。

  4. 有利于引导企业的经营行为,促进创新,逐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