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钛纳米管负载金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文献综述

 2023-10-19 11:10

文献综述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能源,而目前广泛使用的化石燃料除了给千家万户送来电力以外,也带来了大量的环境问题,大气和水中的污染物亟待解决,所剩无几的化石燃料也需要代替品。而半导体光催化技术被认为是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自1972年Fujishima和 Honda在《Nature》[1]上发表关于TiO2电极在紫外光下分解水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光催化的研究。70年代末Frank和Bard[2]发现TiO2在紫外光下氧化降解水中的氰化物,半导体光催化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备受关注。而TiO2具有稳定、安全、低成本和光催化性能良好的特点,是一种良好的光催化剂。

目前关于TiO2光催化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改善纯TiO2的吸附性差,电子-空穴复合率高,太阳光利用率低下的情况[3-5]。目前主要采用窄禁带半导体复合、非金属掺杂和贵金属掺杂这三种方法[6-9]。同时尝试其他体貌形态的TiO2以改善其吸附性差的缺点。

相对于块状TiO2,纳米TiO2具备更高的比表面积,而TiO2纳米管还允许电子沿纳米管长轴方向快速传递,减少了光电子的损失[10]。如果制作成TiO2纳米管阵列更是能起到扩大光子吸收频率的作用[11]

合成TiO2有多种方法常见的有溶胶-凝胶法、水热法、阳极氧化法、气相沉积法。不同的制备方法对产品性能有较大影响[12]。本课题采用水热法制备TiO2纳米管,水热法因能耗低、设备简单、形貌可控等优点而成为研究的热点。水热反应产物的形貌主要有纳米薄片、纳米管、纳米线、纳米棒等[13],只要控制好反应的温度、pH、加热时间等工艺要素就可以比较简单的合成需要的高比表面积,长轴长的TiO2纳米管。

本课题采用贵金属掺杂法,通过在TiO2上掺杂Au颗粒引发局部表面等离子共振效应(LSPR)[14]增强复合催化剂对太阳光的吸收率,扩大复合催化剂的响应光谱范围。LSPR指金属的自由电子震动频率与外场(例如光)频率相当时产生强烈的共振效应,该效应能够促进光吸收并增强局部电磁场。相对于其他能产生LSPR的贵金属,Au具有较高的功函数,较强的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同时具备良好的稳定性[15]

同时,Au能够作为电荷俘获中心吸收光生电子,金的功函数比TiO2高,当两者接触后,它们表面的电荷会重新分布,TiO2表面的电子会向金表面跃迁,直到两者间的费米能级相等为止。这样,TiO2表面空穴密度增加,与此同时,金表面电子密度增大,这使得在它们之间形成一种特殊的界面,称为肖特基结[16]。肖特基结将电子和空穴分隔于2 个不同结构,有效抑制电子空穴复合,实现电荷的有序迁移,进而提高的光解水性能。实现高效光催化,来进行光解水和污染物降解。

参考文献

[1]ChenX, Shen S, Guo L, et al. Semiconductor-based photocatalytic hydrogen generation[J]. ChemicalReviews, 2010, 110: 6503–6570.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