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环境立法对绿色生产率及创新的影响——实证检验波特假说开题报告

 2023-02-20 09:0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一、课题的意义

经济与环境之间的权衡是中国现在面临的问题。虽然中国经济正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环境质量得到改善,但仍然存在一些严重的环境问题。2017年全国工业废气排放量为3373万吨,其中氮氧化物是废气中最主要的污染物,占37.3%。工业排放总量由2003年的2122527万吨增加到2017年的6996610万吨,是上年的3倍多。此外,城市化使更多的人生活在污染的环境中。城镇化带来的健康损害带来了高昂的经济代价,环境风险和价值不容低估。例如,空气污染估计每年给中国造成1000亿到30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2017年,中国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投资超过9500亿元人民币,十多年来逐年增长,过去6年每年保持9000多亿元人民币。

环境立法作为最直接和最有效的环境规制手段,越来越受决策者的青睐。所谓环境立法,指的是立法机关通过制定法律法规规范人与环境关系的法律行为,主要表现为保护自然资源、限制自然资源的使用。近年来,为了防治环境污染和改善生态环境,中国政府不断加强和完善环境法制建设。尤其2015年新的《中国人民共和国立法权》实施后,地方立法权扩大到所有地级市,标志着我国环境法制迈上了新的起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本研究的目标是检验城市环境立法对城市级别的生产率及创新的影响,即检验强弱波特假说。城市环境立法能否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能否激发企业进行绿色创新。

拟解决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1)城市环境法规的颁布和实施是否能激发绿色创新?即弱波特假说是否成立;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一、研究方法

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双重差分法(did,differences in differences)对城市环境立法的效果进行分析,以“实施环境法规的城市”作为处理组、“未实施环境法规的城市”作为对照组,假设实施城市环境法规之前两组考察变量具有相同的时间效应趋势,实施环境法规后两者的变化就是“城市环境立法”引起的变化。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与以往的文献相比,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

(1)基于各地级市层面上的环境立法数据分析法治完善对生产率和绿色创新的影响,与国家和省级层面相比,地级市层面上的环境立法对当地绿色创新的作用更加明显。

(2)基于较新的统计数据,实证检验城市环境立法对绿色专利数量、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短期效果。以往研究鲜有以绿色专利授权量作为创新的代理变量,同时,本研究采用slacks-based measure(sbm)方法测度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考虑了非期望产出和投入,较传统生产率更具有现实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目前已经将数据梳理清晰完毕,正在模型调试中。

预计2020年3月10日前将模型调试好。3月将论文初稿撰写完成。4月对论文进行反复校对修改,并于4月15日前定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