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分配理论在中国的实践与创新研究开题报告

 2022-06-21 11:06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现如今的中国分配体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分配体制也在一步一步的完善,但是分配领域还存在着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其中马克思的再分配理论在我国的分配制度尤为重要。

那么要如何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如何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再分配理论、如何用马克思主义再分配理论指导我国的分配制度改革等诸多问题正是我们解决的重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本文试图揭示马克思主义再分配理论的理论内容并通过马克思设想的理论模式和实现基础,从而理解和领悟其中的精髓,通过马克思主义再分配理论的理论内容和实践意义,为我国的再分配提供借鉴与参考,从而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我们会吸取我国在建国以来的历史教训,并且对国外社会主义国家分配领域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再联系马克思主义再分配理论的理论内涵和精神实质,从而得到启示。为我国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分配理论体系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关键问题:中国初次分配已日益完善,而在不断发展的今天,收入分配逐年拉大,如何从马克思主义再分配理论中挖掘适应中国当下的发展道路,成为重中之重,只有解决好这一问题,中国的分配理论才会进一步完善,才会继续保持经济的稳速发展,人民社会生活才会保持安定。

写作提纲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对于分配问题的考察,通常有两个视角:一是微观的视角,即居民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二是政府、企业和居民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这是从宏观角度来把握收入分配问题。就目前来看,微观研究较多,而宏观研究相对较少。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居民占比在我国国民收入分配逐渐下降的现象引起了各界学者的关注,在促进经济转型并且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大环境下,国内学者开始对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状况运用不同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测算和分析。对在分配的重视逐年加深。如陈志武,通过直接比较政府税收、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企业利润的增速与gdp 增速的关系,以说明居民收入占比下降问题。

古典经济学家威廉#183;配第、亚当#183;斯密、大卫#183;李嘉图等都对收入分配理论有过一定程度的研究,1776年亚当#183;斯密他发表的《国富论》中解释了收入分配理论 。在书中他阐述国民分为三个等级:工人阶级、资本家阶级和地主阶级。与这三大阶级相对应的是三种收入:工资、利润、和地租。它们决定商品的价值并且这三种收入是一切收入的来源,这便是亚当#183;斯密的分配理论。 新古典经济学家萨伊提出生产的三要素:劳动、资本、土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8220;三位一体#8221;的分配公式,三要素的所有者分别获得工资、利息、地租作为各自的收入。再然后马歇尔又提出生产的四要素:劳动、资本、地和企业组织,它们各自取得的收入分别是: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这就是马歇尔的分配理论。通过增加#8220;企业组织-利润 #8221;这一部分将 #8220;三位一体 #8221;公式变为了#8220;四位一体#8221;公式。而之后的凯恩斯则打破了以市场为基础的收入分配理论 ,主张国家干预,而且不能仅仅依靠市场分配收入,还需要制定相应的措施与经济制度来宏观调节个人收入差异。20世纪50年代,西蒙#183;库兹涅茨提出倒#8220;u#8221;型曲线。 他从美国、等十几个国家经济增长与收入差距的统计资料中得出,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分配的长期变动呈#8220;先恶化,后改进#8221; 轨迹。而且他还认为发展中国家的收入在经济发展早期比发达国家的发展后期有更高的不平等程度。福利经济学则认为,社会改革必须注重解决收入分配不公问题;个人收入差距扩大要考虑社会公众心理承受能力。

有关分配理论,马克思则提出了社会总产品的分配原则、社会主义社会按劳分配原则以及生产决定分配原则,有力的批判了拉萨尔机会主义者的分配观,但一定程度上还有其自己的局限性。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 以中国1978年到2022年的数据为基础,研究分析其中分配制度的演变和创新。

2、 从数据中总结结论,找出纯在的问题。

3、 结合马克思再分配理论和中国近5年的发展现状进行问题解决。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赵睿华. 马克思分配理论与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差距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

[5]谭向伟. 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创新与实践[D].首都师范大学,2014.

[6]朱烨. 马克思主义个人收入分配理论中国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7]吴晓梅. 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中国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3.

[8]张艳娟;;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初次分配的特点[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年07期

[9]张群祥. 质量管理实践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创新心智模式的中介效应[D].浙江大学,2012.

[10]张华东. 论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武汉大学,2010.

[11]常荆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大众化基本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

[12]孙玲玲.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社会分配理论与政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13]沈静波. 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理论中国化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

[14]卢诚. 论邓小平的收入分配理论及其创新[D].华东师范大学,2003.

[15]张华. 马克思主义利益分配理论的核心基础[D].西南大学,2008.

[16]李吉雄. 强化我国财政的收入再分配职能作用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1.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