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CA-SVM心电信号模式分类算法及实现开题报告

 2022-08-05 09:0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方面,当今社会发展迅速,人民对生活和工作的追求越来越高,压力也越来越大,心脏问题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另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身体健康状况也越来越关注。所以对于心电监护系统方面研究的需求越来越高,心电监护系统通过采集、处理、分析心电信号来反映心脏的状态。心电信号中包含了大量心脏信息,反映了心脏的工作状态,因此对心电信号的处理和分析是研究心电监护系统的关键。对心电信号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心电监护系统的功能,使诊断更智能化、便捷化。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课题主要围绕心电信号的采集、传输、预处理、波形检测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分析,选择低功耗、高性能的硬件设备和合理的传输方式对信号进行采集,通过比较多种滤波方法,得出合适的降噪方法,使干扰尽可能最小化 ,并且对QRS波的定位检测进行研究,设计出初步的心电监护系统。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957年,动态心电图系统(DCG)由美国科学家Holter首次研制成功。1961年,美国将DCG技术应用到临床,随后很快在其他国家。1978年,我国引进动态心电图仪应用到临床。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成功研制出动态心电图仪。在检测方面,20世纪70年代,美国将心电信号记录做出音频信号通过电话线传输,再还原成心电信号由计算机进行处理,实现远程监护。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无线通信和计算机网络平台的远程监护受到广泛关注,心电监测及研究进入新阶段。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方案:1、阐述研究的目的及意义2、介绍目前心电信号处理技术及监护系统研究现状3、心电信号采集与传输方法4、心电信号预处理5、波形检测6、总结研究计划:2022年12月1日-2022年3月13日:完成论文初稿;2022年3月14日-2022年5月10日:完成修改工作。

5. 参考文献

[1]孔凡雪. 动态心电监护系统及心电信号处理方法的研究[D]. 山东科技大学, 2011.[2]黎承涛. 心电信号特征提取及ST段形态识别的方法研究[D]. 安徽大学, 2015.[3]杨杰. 心电信号的检测与模式分类方法的研究[D]. 浙江师范大学, 2014.[4]汤明. 基于物联网的可穿戴式动态心电实时监测终端设计与实现[D].浙江大学,2018[5]杨守祥. 基于小波变换的心电信号预处理及特征参数检测方法研究[D]. 兰州理工大学, 2014.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