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大豆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群体对斜纹夜蛾的抗生性及其QTL定位开题报告

 2023-02-17 09:0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大豆原产于中国,我国大豆品种资源总数居全球首位,截至2008年,搜集各类大豆品种资源总数超过7000份, 编目入国家长期库保存的野生大豆资源有6700余份[1],占全球野生大豆的90%,野生大豆具有许多优良品质,从野生大豆资源中探索抗性材料可以拓宽选育抗虫性品种的途径[2]。

在大豆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虫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豆的产量和品质,每年全球因虫害造成的损失占大豆总产量的20%-30%[3]。

全球大豆产量因虫害损失惨重,主要原因是长期人工驯化导致优质抗性基因流失。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本实验通过鉴定并分析野生大豆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群体SojaCSSL对斜纹夜蛾的抗生性,同时与栽培大豆品种对其抗生性进行对比,筛选出抗性较好的抗性和感性材料,并进一步进行相应性状的QTL定位,找出相应片段,为新抗性品种的选育提供遗传基础,也为今后抗性品种的选育和防治害虫新方法提供分子水平的依据。

本实验采用由南京农业大学提供的野生大豆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群体SojaCSSL为材料,用其新鲜叶片在培养皿中喂养斜纹夜蛾幼虫,期间在第6、9、12天称虫重,主要通过3次称量实验用虫的体重变化,制作数据表进行数据分析,从而筛选出抗性和感性材料,并进行相应的QTL定位。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1 材料供试的182份材料由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种质资源研究室提供,包括栽培大豆nn1138-2,野生大豆n24852以及由这两个亲本衍生的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群体sojacssl。

试验用斜纹夜蛾的初始虫源由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昆虫系提供,经人工饲养、扩繁,获得大量初孵幼虫作为供试虫源。

2 叶片来源供试叶片来自南京农业大学江浦试验站的田间试验,2017年7月播种种植,单行种植,行长1.5m,行距0.5m,实验区周围各设置两行保护行,大豆生长期间不喷洒任何杀虫剂。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目前对于野生大豆抗生性的研究较少,相关抗性基因的研究也比较少,而野生大豆相较于栽培大豆具有更高的抗性表现,合理筛选野生大豆抗虫材料、利用野生大豆的优良特性,有利于今后的抗虫性研究和鉴定,以及选育抗虫品种。

此外,目前应对虫害的措施主要是利用化学防治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会破坏生态环境和生态平衡,也在一定程度消耗了人力物力财力,长久以往还会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因此从基因方面对大豆抗虫性进行研究是今后防治虫害的新方向,而此实验证实为这一目标提供了实验基础。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2017年6月:于南京农业大学江浦农学实验站进行182份野生大豆家系材料的种植和培养,进行抗生性实验准备(包括实验室和养虫室环境准备、幼虫养殖、实验用具准备等。

)。

2017年7月~8月:进行第3次野生大豆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群体sojacssl抗生性实验,并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整,避免机械误差,2017年9月:进行第三次抗选性实验,分析并记录数据和结果,对抗性、感性品种进行筛选和记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