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飞虱对吡蚜酮和氟啶虫胺腈的抗药性监测开题报告

 2023-02-17 09:0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一、课题的意义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年产量达2000亿公斤,占世界产量的一半以上,保障我国水稻优质、高产、稳产,对于维护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褐飞虱的远距离迁飞性、易爆发性、毁灭性和再猖獗等特点,给我国及其他水稻种植国家都构成了严重威胁。

褐飞虱抗药性的产生是田间用药的必然结果,长期的药剂选择及不合理的使用,导致褐飞虱的抗药性问题比较突出,对很多常规药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能有效防治褐飞虱的杀虫剂越来越少。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三、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3.1研究目标 为了明确2017年我国主要水稻产区田间褐飞虱种群对吡蚜酮和氟啶虫胺腈的抗药性水平,为田间褐飞虱防治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我们在室内采用稻茎浸渍法对6省(市)褐飞虱种群进行了抗药性监测,并与本实验室2016年的抗药性监测结果进行比较,从而明确褐飞虱对这两种杀虫剂的抗性发展水平。

3.2 研究内容 2017年田间褐飞虱种群对吡蚜酮和氟啶虫胺腈的抗药性监测。

四、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褐飞虱对吡蚜酮和氟啶虫胺腈的抗性倍数。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五、研究方法采用稻茎浸渍法,对褐飞虱进行生物测定来研究本课题。

六、技术路线 6.1 田间褐飞虱种群的抗药性监测 稻茎浸渍法:按照庄永林和沈晋良介绍的稻茎浸渍法进行毒力测定,连根拔出健壮的分蘖期至孕穗期的稻株,洗净,剪成10cm长带根稻茎,3株一组,于阴凉处晾干;用蒸馏水将药剂按等比系列稀释5-6个浓度,然后将稻茎分别在不同浓度的药液中浸30s,以蒸馏水作为对照,每一浓度重复3次,取出晾干后,以浸湿的脱脂棉包住根部放入培养杯中,接入标准一致的3龄中期若虫,每杯15头;静置1-2h后,剔除损伤个体。

接虫后把培养杯放入温度为271℃,光周期168(l:d),湿度为70-80的培养箱中饲养。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九、特色或创新之处监测药剂中的氟啶虫胺腈是一种2013年才登记在水稻上的防治褐飞虱的新型药剂。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十、进度安排 2017.7-2017.8 阅读相关文献和学习实验方法。

2017.9-2017.12田间褐飞虱的抗药性监测。

2017.12-2018.4整理实验数据,撰写毕业论文及相关材料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