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楝种质目标起始密码子(SCoT)遗传多样性分析开题报告

 2021-08-08 04:0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遗传多样性的本质是生物体在遗传物质上的变异【23】,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通过对种质资源多样性状况、品种的遗传背景、遗传结构及品种间的亲缘关系的分析研究,不仅能够为种质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提供帮助,还可以为种质资源的区划提供有效信息,进而制定合理的开发利用方案和育种培育方案,为不同地域或生态环境间的相互引种或驯化提供理论指导【24】

综上所述,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对维持物种的繁殖活力、抗病害能力和适应环境变化有着重要意义,也为人类改良利用、创新新品种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遗传多样性研究指导下,林业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评价和利用不仅是生命科学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和林业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25】。我国对苦楝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苦楝面临着亲本遗传基础狭窄的繁育困境,对苦楝的遗传多样性的相关研究甚少。通过苦楝种质目标起始密码子(SCoT)研究苦楝资源遗传多样性,可以有效减少相似遗传背景的组合,简化育种程序,对于亲本的杂交组成结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苦楝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了解其遗传多样性状况,分析各种源间亲缘关系,为苦楝种质资源的保存及育种策略制订提供依据为苦楝的开发、利用及选择育种的进步。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目前苦楝遗传多样性研究已经逐步开展,也取得了一定进展,在树种遗传多样性研究方面进行了开拓性和有意义的探索。夏海涛20从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变异两方面分别对我国南方苦楝的遗传多样性和福建苦楝的遗传变异进行研究。运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南方不同种源间苦楝的遗传多样性,地理差异对苦楝遗传分化的影响以及苦楝不同种源间的亲缘关系等;对福建的苦楝资源进行了细致的调查选优,筛选出药用含量高的苦楝优树,分析了福建苦楝的种子表型变异、川楝素含量变异、营养变异以及气象因子对三者的影响等。程诗明21采用7对AFLP引物对分层随机抽样的8个群体240个个体基因组进行研究分析,共扩增得到658条清晰谱带,其中650条为多态性谱带,各群体多态位点百分率为51.4%~76.29%,对部分苦楝种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陈丽君【22】等为快速分析苦楝不同种源提供方法,揭示苦楝遗传多样性,为苦楝的开发、利用及选择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从783对SRAP引物组合中筛选出20对多态性较高的引物组合,对苦楝国内全分布区的37个种源和肯尼亚1个种源样品进行SRAP遗传多样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SRAP分子标记可以很好地反映苦楝的遗传多样性,聚类类群划分结果有明显的地理趋势和气候生态特征。以上这些研究为苦楝的遗传育种奠定了基础,苦楝的遗传多样性研究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试验材料选自课题组收集的38份苦楝种质资源,这些资源保存在南京林业大学白马教学基地,2018年夏季(8月份),完成收集这38份苦楝资源叶片。基于已经发表的scot分子标记,开展苦楝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

研究计划:

a.2018年10月,收集不同地理分布地区的苦楝种质资源(材料已经由课题组前期收集好了);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通过采用不同地理起源的苦楝种质资源,利用筛选出的多态性ISSR标记,开展苦楝种质资源筛选与遗传多样性评价,为未来开发和利用苦楝资源奠定基础。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