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与避难公园实践——应急救援基地景观设计(节点详细设计)开题报告

 2021-08-08 09:0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次研究的课题是海绵城市与避难公园,项目位于连云港,临近黄海,需要完成的是灭火救援中心与应急救援中心的绿化景观设计。海绵城市的理念是近几年在国内开始流行,通过对地下渗水系统的处理,对雨水的处理,使整个城市像海绵一样,会吸水,并且对雨水进行收集再利用,在不发生涝情的同时也能够做到对资源的再利用。而本次的研究的课题,正是要应用到这一点,因为是避难公园,所以不能发生雨天积水等安全问题,并且要有足够的开敞空间提供避难休憩。此次设计是将防灾庇护的避难公园与海绵城市相结合,在做到公园的避难性的同时,也使公园多了一个吸水与环保的特性,两全其美。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德国是最早对雨水采用政府管制制度的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都已形成,雨洪利用基础进入标准化。在美国,雨水管理经历了很多阶段,已经逐步构建污染防治与总量削减相结合的多目标控制和管理体系。与我们最近的日本,也是和我国水资源情况较相符的国家,同样也是因为调查研究进入的早,如今也已形成逐渐完善的法律技术管理体系。而中国则是近几年才进入调查研究,所以相关法律与技术还不完善。

在国内,以台山市北新区石花北公园景观设计为例。通过对场地自然条件、自然过程以及当地气候特点的分析,对场地进行设计。通过采用LID技术措施恢复场地吸收和滞纳雨水功能,构建具有自然生命力雨水花园系统,保持场地开发前后水文状况基本不变。通过集中式场地布局方式,达到对场地资源的最小干预。

相对于这次的设计来说,临近黄海,所以水文条件方面相对重要,比如美国奥尔良的拉菲特绿廊,与本次的设计就非常相似,都是临近水域,地势低洼,地表高度接近于海平面,所以做好雨洪系统就格外重要。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

此次的设计是一个用于防灾庇护的避难公园,所谓避难公园就是在灾害来临时用于躲避的空间,就地理位置而言,灾情基本分两种,一种是地震引发的灾害,一种是降雨大风引发的洪涝灾害。所以,就两种情况而言,需要地上与地下两种类型的避难空间。地上部分用于地震类似灾害时,宽阔的空间提供人们躲避灾难。地下的空间用于风灾是躲避。

研究计划: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本次的避难公园在设计中,主要是雨洪管理系统所带来的功能性,当然环保也是很重要的元素,园区内的各项能量均由太阳能提供,太阳能提供电能,热能,由太阳能收集板收集储存,雨水和废水经过回收再利用,可以冲厕所,甚至经过过滤净化,成为可以饮用的水。建造垂直绿墙,打造水平绿化的同时,竖向的绿化也很重要,合理的增多绿化空间。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