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空间品质对步行者停留活动的影响研究:以南京新街口街道为例开题报告

 2021-08-08 08:0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课题旨在学习国际先进理论的基础上对居民在街道上的停留行为与街道的空间品质进行研究,以南京新街口街道为例,内容涉及对街道的公共空间尺度以及居民在公共空间的停留活动等方面进行现场调研和数据分析。以此来研究居民空间品质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方式,思考街道改造提升的举措,提出具有供参考并具有可实行性的专业意见。通过对街道空间的合理创造,使商业街道空间和社会交往贴近并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以积极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促进发展,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保障人民幸福。本课题的研究对我国街道空间界面设计的理论发展和解决街道活力的欠缺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为了客观地评判建筑底层界面的设计成效,扬盖尔(Jan Gehl,1993、2004)和卢埃林戴维斯(Llewelyn-Davies,2000)先后提出了底层临街立面的活性等级指标,以每100m街段中所包含的建筑单元数量、功能用途多寡、门窗数量以及建筑细部品质等为标准,将立面分为5个活性等级。在研究方法上,目前的研究也从前期以经验为主的归纳分析逐步转向不同街道环境下的实证研究,如扬盖尔(2006)通过哥本哈根商业性街道的调查,发现具有活性立面特征的街段上发生观望、驻足等行为的平均行人数是消极立面前的7倍,其逗留活动类型也更加丰富;托马斯希尔洛佩斯(Tomas Gil Lopez,2003)基于马德里的案例研究,同样得出了相似的结论,并提出活力街道的界面变量参数;空间句法公司(2003)对伦敦市的17项步行环境因素进行分析,也发现沿街底层界面的活跃程度是影响街道步行流量的关键因素,认为其重要性仅次于空间整合度。扬盖尔在《交往与空间》中发现街道的尺度、长度、界面的多样性、机动车流量都对步行感受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髙差也会给人们带来步行的心理障碍;他在《人性化的城市》(中指出了建筑界面与空间活力之间的直接联系,这些界面特征包括商业街上每百米的商店数量、边界的透明性、街面单元、临街建筑的功能混合程度等,并将建筑界面分为个活性等级。Kamada和Hiroshi等选取了日本10条不同的街道,列出道路宽、人行道宽、建筑层数、建筑密度等八个空间变量,分析街道空间构成元素与空间感知的相关性,发现建筑物的凹凸会影响广阔性这一空间感受。另外,Tsunematsu和Hiroshi也探究了街道两侧建筑物与建筑之间的空隙而形成的不连续街景与空间感知的关系。

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在我国,陈泳和赵杏花对上海淮海路的17街段的底层界面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临街区宽度、透明度、店面密度和功能密度对街道活动的影响,也得出了重要的成果。徐磊青和康琦对商业街的空间与界面特征对步行者停留活动的影响研究中以上海市南京西路为例中研究了其他影响步行者停留活动的因素比如人行道长度、高差、座椅总长、开敞度等。胡扬对室外商业街中步行者路径选择与环境的关联性研究以淮南市商贸文化广场为例对于室外商业街在规划设计初期从及使用过程中,提出在街区入口处安置重要的商业业态、远离入口的空间要提高节点数量增加人流穿越潜力、减少街道灰色界面等的改善建议。还有覃茜、唐莲等专业人员对街道空间的研究都对本次研究带来了帮助,但随着时代的改变人的需求也不断改变所以要研究更多影响步行者对街道空间停留因素,力求精细量化。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一、研究内容

本文选择街道空间品质对步行者停留活动的影响为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基于相关调查和数据的分析,探索街道空间品质与人停留活动的关系,通过研究进一步总结出:对于各种不同街道空间界面有何积极影响带来怎样效果。进而对于街道空间的建设提供新的规划设计思路。

1.调查不同空间界面的品质,研究相对受欢迎的街道空间品质的类型和特点,总结 其停留长时间的原因。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现有的相关研究注重对沿街建筑低层界面的形态特征对街道活力的影响,但对于相关性的因子没有做出进一步的研究,不管是积极影响还是消极影响都要掌握它的度,并且进一步探究街道长度对步行者停留活动的影响,对人的心理深入研究通过城市文化特色展现自身魅力。本课题研究将在分析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实地采访等方式,进行深入地实证研究,探索不同街道空间界面对行人的影响,具有扎实的量化研究;根据供给侧结构模式要求,从定性和定量上进行分析,此次研究对南京在街道活力方面具有指导意义对南京城市规划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进而对于城市街道空间的建设提供新的规划设计思路。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