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花山新城空间社会绩效评价研究开题报告

 2022-08-29 09:08

全文总字数:4107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1.研究背景

武汉市花山新城地处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东部“一江三湖”的交汇地带,东与武汉葛化新城相邻,南接武汉科技新城,西与东湖风景区、武钢新城隔湖相望、北邻武汉化工新城,是武汉城市圈东向主轴“武鄂黄”城市带的城镇密集区、武汉市东部的都市发展区。根据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的宏观战略和实施部署,湖北省政府明确提出“将花山生态新城作为武汉城市圈重点工作予以推进”,着力“两型”社会新型城市化试验示范,建成国际一流的生态新城,构成中国生态城市格局的重要战略支点。从建设至今已经历10年发展历程,作为武汉城市空间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重要作用。

对于如今的花山新城来说,大部分项目已然建成落地,而建成区的规划是否落实,是否能满足市民生活的需求都有待考证。而生活圈构建是以人的需求为核心,以人的行为模式为研究手段来重构城市服务体系和支撑体系的过程,其规划与研究的本质是以人为本来组织生活空间,作为均衡资源分配、保障社会民生、维护空间公正和组织地方生活的重要工具,在实施上更加注重自下而上、广泛的社会参与,吸收地方各利益团体形成实施合力,更加贴近共识性的行动规划。故而本次研究主要以生活圈作为绩效评价的基本理念,从生活圈角度切入能更全面的看待新城空间中可能存在的社会问题。

2.国内外研究现状

生活圈的研究与规划最早出现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日本。我国学者较早地引入了生活圈的概念,并结合国内的城市状况开展了相当多的实证研究。从我国和日韩等亚洲国家的研究和实践情况来看,生活圈规划的应用和研究尺度较为广泛,既包含以家为中心的社区生活圈(即狭义生活圈),也包含日常生活圈、通勤生活圈、创新工作圈等在内的广义生活圈。城市规划中为提高城市内涵,构建高质量的城市生活空间,常常以生活圈布局配置,建成区也可从社会生活圈视角评价其绩效。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1.基本内容

从生活圈视角出发,对花山新城的日常生活圈、通勤生活圈、创新工作圈等在内的广义生活圈进行评价,即生活性服务设施的配置密度与分级是否便利、职住用地与通勤交通网络布局是否合理、创新型公司能否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以及新城居民的生活成本与生活质量能否兼顾。生活圈的构建需要从以往以物质空间为核心转变为以人的需求为核心,通过对人的行为模式的研究,重新构建和评价城市服务体系和支撑体系。

对于已建成的新城项目,生活圈的构建是一种资源的重构,需要考虑特殊的社会组织结构带来的城市运行特征的差异性(如大院与社会、城市与乡村的空间交错、管理交叉等),在花山生态新城 “群落分散 指状集中的三心多组团带形城市” 规划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开放共享、高效运营和精细配置的多元手段介入来实现空间的重塑、行为的重组和生活圈的重构。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周次

设计阶段

内容及要求

1

设计前期与调研

布置任务书,根据论文要求收集文献资料,拟定实地调研提纲。

实地调研之后,整理撰写《调研报告》和《开题报告》。

2

3

相关规划和现状基地分析

分析上位规划、相关规划、现状环境及任务书,细化任务书,进行现状分析与整理,并与规划内容进行比对。

4

第一稿

完成案例研究,形成论文初步框架,确定评价所需的技术方法与分析策略,明确论文工作的技术路线。

5

6

7

第二稿

重点研究论文的核心部分:新城空间社会绩效评价的方法与实施路径(包括基本理念、指标体系、评价模型与方法等)。

8

9

10

第三稿

撰写毕业论文初稿,基本完成核心内容的写作。

并上传阶段性成果至毕业设计系统。

11

12

13

正式完成

论文修改。

期间由建筑系组织专业委员会预答辩,文本制作、打印图纸,制作PPT,准备毕业答辩。

14

15

毕业答辩

回顾思考,认真总结,完成毕业答辩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 吴志强,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 殷铭,段进.当代新城空间发展演化规律:案例跟踪研究与未来规划思考[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

[3] 张捷,赵民.新城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田园城市思想的世纪演绎[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