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性新闻核心理念的批判性思考开题报告

 2022-04-06 08:04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当下,新闻媒体环境发生了四个重大变化:信息化、国际化、个人化和非式化。个体化和国际化正是贝克所提出的“风险社会”的两个特征。贝克认为, 现代性已经使我们的社会由工业社会转向了风险社会,“不平等”的社会价值体系已为“不安全”的社会价值体系所取代。在当今这个充满风险的社会中, 没有人能够提供确定的答案,不确定性取代经验与传统;个体行为的选择取舍都要受到不确定因素的干扰,个体正在遭遇存在性焦虑。所以说,新闻媒体面临的一个最为突出的现实环境即是从工业社会向风险社会的转型。新闻专业主义的黄昏中飞出了一只密涅瓦的猫头鹰——建设性新闻。

研究目的和意义:在西方学界有关新闻价值的讨论中,冲突性始终被置于重要地位。换言之,冲突的形式和对立的观点呈现应当是新闻的首要任务。从19 世纪末的“黄色新闻潮”到 20 世纪初的“扒粪新闻”运动,专业记者和编辑在“市场驱动型新闻”的总体框架下,致力于发掘新闻中的冲突性要素并将其放大。对于冲突性及其所蕴含的“戏剧性”的追求,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惯习”。当相关事件的报道中缺乏冲突和矛盾时,其新闻价值就会因为缺乏故事性而大打折扣,往往遭到编辑的否决而无法进入公众视野。建设性新闻理念的出现能否改变这一现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地位提高,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的理性认识逐步加深,同时对我们的误解也不少,"中国威胁 论”"中国崩溃论”等论调不绝于耳。尽管当前欧 美一些国家受困于金融危机、社会混乱,但西方 仍然在“唱衰"中国,国际舆论格局"西强我弱”, 西方国家媒体左右世界舆论的状况依然存在。 我们往往有理说不出,或者说了传不开。与此同 时,伴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媒体技 术快速发展,各种新应用新业态不断涌现,在更 大苑围推动着思想、文化、信息的传播和共享,为国际传播和外宣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借鉴建设性新闻理念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如何区分对外宣传和对外传本文旨在厘清建设性新闻发展的历史过程,并以史为鉴,开辟一条讲好中国故事的新思路。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1、文献分析法:通过搜集、整理和研究国内有关建设性新闻的文献资料,分析建设性新闻对讲好中国故事的借鉴意义。

2、比较分析法:通过比较中外对于宣传的不同理解,找到我国对外传播存在的问题,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新思路

3、实证分析法:通过我国当前的一些具体做法分析这种思路的可行性与科学性。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殷乐.并行与共振:建设性新闻的全球实践与中国探索[j].新闻与传播究,2019,26(s1):33-41.

[2]蔡雯.从当代西方新闻改革运动看职业观念转变——“建设性新闻”“方案新闻”“公共新闻”评析[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9,26(s1):60-70.

[3]徐敬宏,郭婧玉,游鑫洋,胡世明.建设性新闻:概念界定、主要特征与价值启示[j].国际新闻界,2019,41(08):135-153.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序号

起讫时间

主 要 工 作 内 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