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丰子恺的人生境界——基于“缘缘堂随笔”系列的考察开题报告

 2022-04-30 09:04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丰子恺是一位知识广博、多才多艺、勤奋多产的艺术家。他是中国现代漫画的开创者,更是风格独特的散文家,还是艺术教育家和书籍装帧家。他的文艺成绩斐然,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风格作家,从 1922 年到 1975年去世,丰子恺以自己的居所“缘缘堂”命名的散文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缘缘堂新笔》、《缘缘堂续笔》这四部集子。这四部集子几乎概括了他一生的思想,体现了他与众不同的精神世界和个性心理,以及深厚广博的文化、艺术素养,这些都赋予他观察社会、探究人生的独特视角,也形成了他独特的人生境界。丰子恺的人生境界浸润在他的文学艺术作品当中,给世人留下了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

目前对丰子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对丰子恺文化个性的研究。朱晓江在《特立于时代思潮之外——谈丰子恺的文化个性》中由表及里的分析了丰子恺文化个性的内涵。从启蒙与革命思潮交互激荡的时代背景中说明时代与文人的关系——文人反映时代。而丰子恺却独立于时代思潮之外,他一直凭着建设性而非破坏性的、艺术而非功利、理想而非现实的文化个性谈自然、儿童、艺术、教育和日常生活。并倡导现代知识分子应以多元工作来实现自己的理想世界,而非“学而优则仕”;也以其开放的心态超越了“二分思维”的限制,用实际行动来证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可以携手并进的。在朱晓江的《追寻一道消逝的风景——丰子恺文化个性的成因》中,分析了丰子恺文化个性成因的几个方面,首先介绍了丰子恺对教育和艺术与“立人”之间的联系是符合时代主题和老师思想的;然后,介绍了丰子恺对传统文化“实用主义”的态度及其人道主义精神;最后介绍了丰子恺是以明清文人为艺术原型,是源于儒家文化的积淀。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一、绪论

二、丰子恺的人生境界 (论文主体)(一)率真1、赤子之心2、边缘化抒写(二)求美1、何为“美”2、追求“真善美”3、追求人生艺术化(三) 仁慈1、豁达的生死感悟2、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三、结论预期目标:对丰子恺“缘缘堂”系列作品进行深入研究,探索他在散文中赋予的各种思想精神。首先要结合丰子恺先生所处的社会背景和其人生经历,其与其他同时代文人的联系与区别;然后研究缘缘堂作品中蕴含的丰富精神内涵,论述丰子恺先生系统化的思想体系,进一步探索丰子恺先生的人生境界;最后研究丰子恺先生的思想与当代社会的融合,人们可从其中得到的启发。在此过程中要深入研究其他研究者的论述,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并在写作过程中精益求精、认真严谨。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1、泛读文本法。泛读“缘缘堂系列”的散文作品,形成对作品内容和主题的整体印象。2、精读文本法。精读“缘缘堂系列”作品,整理其中关于丰子恺“缘缘堂系列”作品创作的背景和特征,对主题和思想内容进行深化研究。3、归纳法。通过阅读有关丰子恺及其作品的创作史观等方面的研究资料,整理出有利于自己观点的资料。

研究步骤:1、仔细阅读“缘缘堂”系列作品包括《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缘缘堂新笔》、《缘缘堂续笔》,做好记录和分析。2、收集与论文需要有关的论文或著作资料,进行整理。3、初步设定论文写作大致框架、思路,写作开题报告。4、与指导老师一道明确论文写作框架、思路,开始论文初稿写作。5、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对论文初稿进行修改,最后定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叶青.佛光里的生命咀嚼──试论丰子恺小品散文的佛教意蕴[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2000(01):78-82.[2]朱晓江.特立于时代思潮之外——谈丰子恺的文化个性[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8(05):87-95.[3]朱晓江.追寻一道消逝的风景——丰子恺文化个性的成因[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04):65-70.[4]姬学友.真性清涵万里天——论丰子恺创作的传统文化意蕴[J].文学评论,1998(06):3-5.[5]王泉根,王蕾.佛心·童心·诗心──丰子恺现代散文新论[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04):47-60.[6]王明丽.日常生活的诗意:丰子恺散文的生态批评[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6):105-109.[7]李梅,金雅.丰子恺的“真率”人生论美学思想与当代艺术实践[J].学术界,2017(09):145-153 327.[8]杜卫.试论丰子恺的美育思想[J].浙江师范学院学报,1984(03):34-40.[9]解尚萍. 在“革命”与“浪漫”之间[D].四川师范大学,2008.[10]李力.琐屑平凡、率真纯情——论丰子恺散文特色[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1):60-62.[11]冉祥华.佛学与丰子恺的人生哲学[J].河南社会科学,2015,23(01):114-117.[12]孙希娟.丰子恺散文创作简论[J].兰州大学学报,1999(01):191-196.[13]金雅.“人生艺术化”的中国现代命题及其当代意义[J].文艺争鸣,2008(01):54-58.[14]张静静. 丰子恺的“人生艺术化”理论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4.[15]姚磊. 论丰子恺散文中的人生境界[D].苏州大学,2008.[16]王明丽.日常生活的诗意:丰子恺散文的生态批评[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6):105-109.[17]李洪峰.画中窥人生——日常生活与人生况味[J].文艺争鸣,2020(12):202-204.[18]金妮娅.亦僧亦俗话人生——试论儒佛融通的人生观对丰子恺文艺创作的影响[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3(01):10-13.[19]林进桃.人生边上的静思[D].广西师范大学,2006.[20]黄发有.月黑灯弥皎、风狂草自香──当代视野中的丰子恺[J].当代作家评论,2000(03):38-47.[21]余连祥.绝缘·苦闷·情趣——丰子恺美学思想的特征[J].文学评论,2006(04):190-194.[22]周仲强.艺术审美的嬗变表征——读丰子恺《缘缘堂续笔》[J].小说评论,2010(S1):221-226.[23]汤哲声.丰子恺散文论[J].文学评论,1991(02):124-130 143.[24]富华.丰子恺“缘缘堂随笔”深度细读[J].文学评论,2009(03):180-186.[25]祁敏.“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论丰子恺散文的细碎之美[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S1):263-264.[26]陈伟,倪君.丰子恺艺术思想的基础及其得失[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1(06):43-48.[27]闫晗. 遇见丰子恺那样有趣的灵魂[N]. 中国青年报,2018-02-27(008).[28]刘海斌.丰子恺艺术生活中的边缘化倾向[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04):71-74.[29]王伟.“儒释互补”:丰子恺的艺术审美理论[J].当代文坛,2012(02):46-48.[30]张海华.丰子恺“直视”审美观解读[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2):58-62 134.[31]王建华,周云.丰子恺散文的语言形象[J].江西社会科学,2006(01):68-71.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11.05 讨论论文选题;2、2022.11.16 确定论文选题,指导论文写作流程和文献查阅;3、2022.03.5 指导开题报告撰写,提出修改意见,明确绪论写作要求;4、2022.03.10 交开题报告,进入论文绪论写作;5、2022.03.25 完成绪论写作,进入论文主体上半部分写作;6、2022.04.9 完成论文主体上半部分写作,进入论文主体下半部分写作;7、2022.04.23 完成论文主体写作,进入论文结论写作;8、2022.05.14 完成论文初稿,进入修改阶段,论文定稿;9、2022.06 交评阅老师评阅,等待论文答辩。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