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 the Problem Solving by Language Sense and Grammar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开题报告

 2022-05-17 21:30:59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在中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中,掌握英语语法是学习英语的有效手段,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目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过程中,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英语教师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对语法知识以及规则的讲解上,却忽略了语感对于语言学习能力的促进作用,使得初中学生的英语语感出现缺失,教师应该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学生的语感,使得学生能够合理恰当地运用语法知识,并且辅以英语语感,以达到正确、快速解决问题的目的。

英语语感是对阅读心理的一种描述,是经过反复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经验和体会。它以感觉为起点,将现实现象与音义结合,形成浅层直觉;深层直觉,并通过各种途径得到深化,达到对语言的深层意义的理解。这种理解经过强化,在言语主体内部成为一种条件反射性的语言习惯和心理习惯,使表层意义立即反映到与之对应的深层意义上,形成英语语感。对于英语学习,语感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支撑着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对应试也有很大帮助,有了好的语感可以对一些生词生句进行较为准确的推断。相关理论认为,超过12岁的孩子中文思维系统已经很成熟,学英语会受到中文的干扰,最后变成传统的中国式英语,这对于不需要经过英汉互译的就能运用英语的英语语感培养很不利,也就是说学生在初中阶段养成英语思维已经很困难。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培养学生英语语感的方法,抓住培养他们的最后机会。同时,《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语言学习要从语法讲解中和单词的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要通过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的机会,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感知、实践、参与和交流,形成语感。《标准》将培养学生的语感作为教学任务中的一个重要目标,在不同学段中都有明确的要求,这是英语课程改革的需要,也符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培养目标。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英语教育的目的在于学生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大多数学生将来并不会成为翻译家或者语言工作者,但每一位学生都应该形成一定的语感,这对他们将来的生活和工作都是有价值的。中学英语教育中培养学生语感,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学会“英语地”思考,学会用“英语的眼光”认识周围的事物,即习惯于用“英语的眼光”看我们生活中的世界。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前言

1.1 分析研究的背景,明确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课题主要采用调查法和案例研究法。

通过在初中二年级的实习经历,所进行的学生间对于英语语法知识掌握程度和英语语感能力水平的调查,评估初中学生在英语学习、解题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

对这些问题进行总结、归纳。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davidnunan. secondlanguageteachingandlearning[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9

[2]jerryharmer.howtoteachenglish[m].edinburgh:pearsoneducationlimited,2004,thirteenthimpression [3]h.g.widowson. aspectsoflanguageteaching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9

[4]rodellis. understanding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9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 第七学期10-11周 初定若干论文选题;与指导教师商量确定最终论文命题;

2. 15-18周 完成课题任务书的撰写;查找相关文献资料,做好前期准备;

3. 第八学期1-4周 完成开题报告的撰写;拟写论文提纲,交于指导教师审定签字;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