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Negative Transfer Effects on English Learners Spoken English in China开题报告

 2022-05-30 09:05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 语言迁移理论的研究自上世纪40年代兴起以来,几经波折,至今仍是一个热门语言学话题。

该理论曾被语言学家ellis称为关于外语习得的一般理论,可见其在外语习得过程中的重要性。

中国学者则有南京师范大学的田朝霞教授,从语音学的角度,探讨了英汉的差距,并对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给出了具体的分析与帮助,非常具有借鉴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基本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 归纳总结语言迁移理论中关于语言的不同层面的负迁移理论 2. 以英语的语言不同层面为基础设计问卷调查,真实获得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现状 3. 收集得到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口语过程中的语言不同层面的负迁移现象实例 4. 归纳整理收集到的资料 5. 按照语言的不同层面(语音,词汇,语法,语用),逐一与实例相结合进行负迁移分析 6. 提出针对上述负迁移现象的观点与策略 7. 提高对语言学习的认识,并尝试阐述其在语言学层面的意义预期目标:通过研究与分析语言迁移理论,重新认识语言学习,以中国学生的独特视角,将英语学习上升至理论高度。

这些研究结果最后都以毕业论文的形式展现。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本文将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证性研究并主要运用文献分析法,调查法与文本分析法 1. 大量阅读相关中外文献资料,归纳出语言迁移理论中,关于语言不同层面的负迁移理论 2. 以访谈以及问卷的形式调查中国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过程中的负迁移实例 3. 分析上述文本,以独特的视角,提出对于通过调查得到的负迁移现象与负迁移理论的相互适应的观点,阐述该话题的意义步骤: 1. 以文献归纳法解决语言迁移理论中,对于制约因素之一,语言的不同层面的负迁移理论的理论与实际有何出入的问题 2. 以调查法解决中国学生的负迁移实例与负迁移理论适应性的问题 3. 以文本分析法解决出现上述现象后,如何提高英语学习效率的问题 4. 总结提炼并加以升华以解决中国学生对于英语学习流于表面,认识不高的问题

4. 参考文献

[1]Ellis, R.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5.[2]Lado, R. Linguistics Across-cultures[M]. 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57.[3]Odlin, T. 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A]. In Doughty, C. J. amp; Long, M. H. (eds.) . The Handbook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C]. UK: Blackwell Publishing Ltd, 2003.[4]李文中 .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 [J].外语教学与研究 , 1993 ( 4) :18 2 4.[5]商琳琳.母语负迁移对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D].兰州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 2006.11.[6]董燕萍.心理语言学与外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52-53.[7]Jeremy Harmer.How to Teach English[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8]Rod Ellis.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上 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5.[9]尹晓萍.试论汉语普通话与英语发音[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7 (6) .[10]胡壮麟.2001.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第七学期10-11周 论文命题与选题;指导老师与学生见面,第一次面授; 2、15-18周 学生根据教师下达的“任务书”,进行论文撰写的前期准备; 3、第八学期1-4周 论文开题,写出开题报告;拟写论文提纲;指导教师审定签字; 4、5-14周 学生撰写、修改论文[11周:交一稿; 14周:交二稿]; 5、15-16周 论文最后定稿,装订、上交; 6、16-17周 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批阅论文,写出评语,给出建议成绩; 7、17周 论文答辩(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