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藤甲素对类固醇激素合成相关机制的影响文献综述

 2023-02-02 10:02

拟解决的问题:

雷公藤甲素抗生育作用背后的机制研究

雷公藤甲素对类固醇激素合成的影响

雷公藤甲素对cAMP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研究手段:

细胞培养,细胞活力的评价,RIA测定孕酮和cAMP,PCR技术,免疫组化方法等

文献综述:

  雷公藤Tripterygiumwilfordii最早收载于《神农本草经》,其性温,味苦涩,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等功效。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因为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确切,雷公藤逐渐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关注[1]。近年来发现雷公藤对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肾病综合征、癌症等方面疗效显著[2,3]。临床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肾小球肾炎、红斑狼疮、肾病综合征等疑难病症[4,5]。

  1972年,Kupchan等[6]第一次在雷公藤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出了具有显著抗白血病活性的环氧化二萜内酯化合物雷公藤甲素(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图1)。雷公藤甲素生物活性广泛,被认为是雷公藤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炎、免疫抑制、抗生育、抗囊肿和抗肿瘤等作用[7]。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在雷公藤甲素的药理活性中最为突出,动物实验[8,9]研究表明,雷公藤甲素能有效延长移植器官的存活,包括骨髓、心脏、肾脏和胰岛移植。雷公藤甲素的抗肿瘤作用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它不仅能在体外和体内直接抑制肿瘤生长[10,11],而且能增强多种化疗药物的抗肿瘤效应[12,13]。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