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翻译视角下亚瑟•威利与林语堂《道德经》翻译策略比较文献综述

 2023-02-06 03:02

课题名称 生态翻译视角下亚瑟威利与林语堂《道德经》翻译策略比较课题性质 radic;基础研究应用课题 设计型 调研综述 理论研究研究背景: 生态翻译学是社会文明转型在翻译研究方面的体现,也是现代哲学思想转型的必然结果。

70年代,挪威生态哲学家阿伦奈斯提出了深层次生态学的理论,将生态学的概念引入哲学和伦理学并提出生态自我、生态平等共生等重要生态哲学理念,这样的哲学转向是由人类中心观到生态整体观的转向,打开了翻译研究从生态视角进行的新思路。

此外,国际翻译界早已有人从生态、环境、生存、适应、选择等生态学角度进行研究。

彼得纽马克将翻译过程中的文化介入分为五大类,其中第一大类就是翻译的生态学特征。

戴维卡坦则对翻译的生态文化进一步明确和细化,提出了翻译的生态环境包括物理环境、政治环境、气候、空间等。

而国内的翻译生态研究尚且不足,但自2010年来翻译生态的术语也不断被人引用,而近年来生态翻译学热度不断升高表明生态取向的翻译研究已经得到了人们的重视。

研究目的:生态翻译学是诞生于中国的本土衍生翻译理论,由胡庚申教授于2001年首次提出,生态翻译学涉及翻译学和生态学是一门从生态视角阐述翻译策略的新兴交叉学科性质的研究,既顺应了人类文明正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过渡的全球发展趋势,又为译者提供了研究翻译的新视角:翻译不是一个译者一味迎合目的语的机械语言符号转换过程,而是译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适应翻译生态环境,遵循自然法则中的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原则适应和选择目的语。

翻译生态学近二十年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其运用并非前无古人,每一部翻译作品都凝聚了译者的心血,体现出译者的审美、个人气质、艺术功力、文学素养等,因此同样一本著作的不同翻译版本各有特色。

《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中外研究成果丰硕,而就英译版来说,译者中有美籍华裔的汉学家冯家福,有英汉学家理雅各(JamesLeege)和亚瑟威利(ArthurWaley),也不乏中国译作者,如许渊冲、林语堂等人,由于林语堂(1895-1976)与亚瑟威利(1888-1966)生活年代基本重合,且都是中国典籍翻译的泰斗,二人国籍不同,立场也不同,译文中差异包含了地域因素,比较二者译文时角度更加多样,综上,选择二人的《道德经》译本做比较,具有参考价值和权威性,适合用作在比较中了解生态翻译的素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