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理念下的《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文献综述

 2023-09-11 10:09

文献综述

一、文献综述与调研报告:(阐述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参考文献)

(一)研究背景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情感教育兴起,外国和外国都在不同程度是受到了影响。我国对于情感教育的研究缘起于20世纪80年代,教育学者对教育进行反思,进一步重视教育的作用。30年间,情感教育经历思想梳理、理论构建以及初步的科学实验。朱小蔓教授是我国情感教育理论的倡导者和实践的推动者,她引领了情感教育的研究。她情感教育理论内容丰富、系统,独具自身特色,富有开创性。

近年来,伴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研究者将情感教育与素质教育相联系与新课程理念相融合,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观,课堂上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小学生们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很难把握情感教育的真正目的,教与学的过程只重视生字词和语段的讲解、赏析,关心分数、考试,只关注学业方面的成效和成就,较少关注学生的情感培养,忽视了文章整体的情感。

目前,已经有很多学者在研究情感教育,不论是在各个年级的各个阶段,还是各个科目,都有不同程度地渗透。运用最多的就是中小学语文教育。语文在高考中所占的分值增长,使得人们愈发重视语文学科方面的教育。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需要长期的积累,因此小学语文的学习成为学生家长关心的重中之重。有效的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情感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有非比寻常的意义。情感教育在学校培养人才和学生素质的提升上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相关概念界定

1.情感

情感,英文emotion,在《新华字典(第11版)》中解释即情绪,由于外界事物而引起的爱、憎、愉快、不愉快等的心情。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表现为一种叫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心理学大辞典》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2.情感教育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