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的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2021-08-14 06:0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

文 献 综 述

社会救助是立足于社会公平基础上的,以保障国民生活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为宗旨的制度安排,是一种最基础的、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发展社会救助事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社会救助一直由政府承担第一责任主体,然而在社会救助过程中,政府常常力不从心,在资金投入、救助范围、救助效果上均不能满足救助对象的需要,而社会力量凭借其自身优势,可更好地弥补政府的不足,已成为参与社会救助不可或缺的力量。在这一背景下,深入研究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机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只有切实解决好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过程中的问题,才能更好地弥补政府不足,发挥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的作用,使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被注入更具生命力的时代内涵。

国内研究现状:⑴关于慈善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研究:建立声誉机制,激励慈善组织参与医疗救助活动。马坤、杨嘉仪指出,我们所主张的声誉机制不同于当前社会上流行的慈善评奖热,更像是一种类似于信誉记录的凭证,是一种长效机制。其由官方组织发起,重在对漫长的、点点滴滴的善行进行记录。通过这种声誉机制,辅以相应的财政支持,税收优惠等手段,来促进工作卓有成效的慈善组织或商业医疗机构的发展。(马坤、杨嘉仪:慈善组织参与医疗救助的对策研究,载于《新西部》2012年第12期)。张浩淼指出要拓展非营利组织在社会救助领域的活动范围。随着社会救助事务的复杂化,救助对象的多样化以及救助需求的个性化,非营利组织在社会救助领域的活动范围需要进一步拓展,以对政府救助顾及不到之处进行补充。为此,需要大力发展和提倡非营利组织立足于社区,以便深入基层,贴近下层民众,通过一种平等,互助且以参与者为中心的工作方式,使其能够与救助对象迅速建立起相互信赖的关系,进而了解困难群体多样化的救助需求,再由非营利组织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案化的社会救助。(张浩淼: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问题与对策探析,载于《黑龙江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⑵关于公司企业参与社会救助研究:合理利用资金、岗位优势进行社会救助。杜晓楠在《中小企业履行社会保障责任问题研究》中指出企业利用资金优势主要包含两种方式:一是为基金会直接捐赠,二是企业自己成立私募基金会。前者属于较为传统的方式,而后者则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是许多企业战略性的选择。企业发挥岗位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为特殊群体提供就业岗位,减轻社会福利的压力,二是提供公益性实习岗位,如为志愿者提供实习岗位等,培养志愿服务的能力和技能,三是承担具有救助或福利性质的就业培训和就业支持。⑶关于公众参与社会救助研究:加强舆论宣传,鼓励公众参与社会救助。陈莉莉、江静在《公众参与灾难救助体系的对策研究》指出,一方面,政府要加强宣传教育,培育慈善文化环境。应该大力宣传慈善事业,颂扬慈善行为,构建一种良好的公众心态和舆论环境。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强对慈善机构的监管,建立规范的信息披露制度,以公开化与透明化的运作获得公众理解与支持,提高慈善组织的公信力,以吸引更多的捐助。同时还要建立健全慈善组织的外部监督与评估机制。除政府应该设立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还应当建立独立的第三方评估制度,加强媒体与公众的监督与评估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问题解决措施及方案

本课题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首先介绍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的相关概念和理论依据,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2、在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的现状,深入分析我国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