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胡戏妻》中秋胡妻形象演变研究开题报告

 2022-12-16 08:1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背景:由于故事叙述背景、主题的不同以及主客体的转移,秋胡妻的形象在演变过程中产生了不同形式和程度的“移位”。秋胡戏妻故事汉代就开始流传。至元代,杂剧作家石君宝根据前代故事创作《鲁大夫秋胡戏妻》。在近三十年中,对《秋胡戏妻》的研究大都集中在该剧所体现的女性意识、秋胡戏妻故事的演变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等方面,观点多有雷同,在其他方面的研究很少涉及。

(2)研究目的:本文旨在研究秋胡戏妻故事中秋胡妻的形象演变,对比研究不同时代下作家改编后秋胡戏妻故事的文本记载,分析秋胡妻在不同社会、叙述背景下的形象背后所包含的各个形态,作家是通过改变人物的形象以借助人物来表达时代的主题,服从社会主流思想,还是使社会背景、思想服务于人物形象的刻画,着力于解决秋胡妻形象在演变中产生差异的原因以及该故事与社会的主被关系。

(3)研究意义:了解秋胡妻在秋胡戏妻故事中的形象演变,探究其故事发展起源,拓宽元杂剧秋胡戏妻故事的研究范围。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1)研究秋胡戏妻故事中秋胡妻的形象演变,探究其故事发展起源。

(2)研究分析秋胡妻在不同叙事背景和时代下的形象特点,比较各个时代的不同。

(3)研究秋胡戏妻故事中秋胡妻形象演变的原因,以故事叙事背景、故事主题以及主客体为突破点,探究秋胡妻形象演变原由。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本文将主要采用比较法、文献研究法等研究手段。

研究步骤:1.利用学校数据资源库收集下载大量有关秋胡戏妻故事本事的文献资料。

2.利用网络大量整理有关秋胡戏妻故事起源以及发展的资料。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傅道彬.中国生殖文化崇拜论[M].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2]陈焕良.山海经[M].长沙:岳麓书社, 2012年[3]沈智.一本书读懂中国史[M].北京:北方联合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4]张大可,丁德科.史记通解[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5年[5]刘向撰写,刘晓东校.列女传[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6]毛亨传,郑玄笺,孔颖达疏.毛诗正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7]孙国江.古代桑女文化原型的演变及其影响下的秋胡戏妻故事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8-19[8]陈谋等绘. 陌上桑洛神赋木兰辞古诗画意[M].天津:天津杨柳青画社,2003年[9]骆玉明.《陌上桑》与“秋胡戏妻”的故事[J].古典文学知识,1996,(1):58-59[10]王国维. 宋元戏曲考[M]. 北京:朝华出版社, 2018年[11]王胜晓,刘芳.由《闲情赋》主旨探微魏晋文人心态[J].文教资料,2009,(11):16-17[12]徐陵编,吴兆宜注.玉台新咏[M].北京:北京市中国书店,1986年[13]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14]郭茂倩编,聂世美仓阳卿校.乐府诗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5]石君宝著,黄竹三校注.石君宝戏曲集[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1992年[16]吕楠著.泾野先生毛诗说序[M].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17]王菊艳,龚莉.“秋胡戏妻”的故事演变与不同时代的文人心态[J].嘉兴学院学报,2010,(5):131-136[18]章义和,陈春雷.贞节史 [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19]中国京剧院文学组整理.桑园会京剧[M].北京:宝文堂书店, 1959年[20]赵朝霞.如何理解《文学理论》中社会与文学的关系[J].名作欣赏,2018,(26):82-83[21]崔仕祯.论刘向《列女传》中的妇德观[J].文学评论西江月,2012,(18):1-2[22]李晓梅,王忠禄.浅析《秋胡变文》与杂剧《鲁大夫秋胡戏妻》之差异[J].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2012,(1):158-161[23]王重民是,王庆菽,向达等编.敦煌变文集(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

5. 工作计划

1、2022. 11.15—2022.1.4确定选题,收集资料

2、2022.1.5— 2022.3.5资料索引,阅读资料,下达任务书

3、2022.3.6——2022.3.20完成开题报告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