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视野下小学抒情类散文教学研究文献综述

 2023-09-11 10:09

文献综述

(一)研究背景

散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审美情怀和道德情操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代散文最大的特点便是其抒情性,通过写景和叙事来表达作者内心美好的情感。但是,在当前小学抒情性散文实际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忽视抒情性散文的独特性,无法让学生正确理解和感受文本。

小学阶段是儿童成长的重要阶段,不仅要积累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性格塑造与情感培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明确要求:“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明确指出了小学语文教学在重视知识教学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而小学生的情感教育主要来源就是家庭和学校,其中课堂教学就是情感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通过教材中的文本来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相关概念界定

1.情感

情感通常是指一种主观态度与体验,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情感是“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如喜欢、愤怒、悲伤、恐惧、爱慕、厌恶等”。而心理学上普遍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与现实的态度的体验,也就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和现实状况所产生的心理与态度上的反映。“认知活动是对客观事物本身存在的反映,如感知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思维反应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等,而情感反映的是客观事物与个体主观之间的某种关系。”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情感是“阅读过程中读者对作品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二产生的一种高级情感体验。”文学作品无一不包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需读者反复阅读仔细体会,用心体会作者藏于文本之中的思想感情。

2.情感教育

西方学者认为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中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我国学者专家在借鉴、发展西方学者的观点上提出“情感教育是完整的教育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在《情感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指出:“情感教育从最根本的涵义上说,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情感教学不是在操作层面的教学艺术或交易的教育教学模式,而是一种着眼于人的情意潜能综合开发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一种教学思想、教学理念。

3.散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