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活动《渔夫的故事》的设计文献综述

 2023-09-26 02:09

文献综述

(一)研究背景

时间的流逝、时代的不断更迭,社会、科技、人文都在不断的进步,同时,不断衍生的各种新因素却给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不少的困难。随之,很多有着悠久历史的元素开始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而民间音乐就是逐渐淡出人们视线、退出历史舞台的一员。

目前,幼儿园对民间音乐的开展基本上是寥寥无几,此类现象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幼儿得不到艺术的指导,甚至不能接受完整的爱国启蒙教育,对此我们深感忧虑。学前期是音乐启蒙的最佳时期,在拯救中华文化、民族民间音乐的道路上,这是最基础的奠基阶段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儿童音乐教育在幼儿的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民族音乐学家柯达伊强调,民歌是孩子的音乐母语,儿童音乐教育应该以民歌为基础。歌唱游戏、民间儿童歌曲是发展民族特点、民族潜意识的最好基础。

民歌不论是旋律或者歌词对于幼儿来说都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对于发展幼儿音乐能力是很有帮助的,还可以让幼儿深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在歌词方面,由于一些词汇对于幼儿来说不是十分适合,我们可以将我们编的新歌词代入,将原本晦涩难懂的民歌改成幼儿能理解能听懂的歌曲。从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现状和理论探究来看,在幼儿园实施民歌活动是很有必要的。

大班音乐活动《渔夫的故事》改编自闽南童谣《天乌乌》,歌词的内容编创于绘本《渔夫的故事》,通过绘本形式的音乐活动欣赏民歌,让幼儿更容易理解绘本内容,培养幼儿用心去感受,用声音和动作来表达情感提幼儿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增强幼儿的民族文化自信,促使幼儿的身心得以健康发展。

(二)概念界定

1.民歌

《汉语辞海》(缩印本,1999)是这样注释“民歌”的:“民歌的民间口头创作的诗歌。民间文学的一种。在口头流传中不断经过集体加工。初期民歌创作往往与音乐密不可分,有的还与舞蹈、音乐三位一体。种类繁多,按内容和功能分类,大致有劳动歌、仪礼歌、时政歌、生活歌、情歌和儿歌等。中国民歌因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和民族众多而丰富多样,常用比兴、夸张、重叠、谐音、隐语、双关语等表现手法。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作家和诗人创作的源泉之一,中国的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以及词、曲等体裁,也大都来源于民歌。”事实上,民歌是音乐形式中最基本、最直接的形态,一种是源于民间、流传于民间、口传心授的传统民间歌曲,另一种指的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56个民族民歌。罗毅、魏昕在《中国民歌价值初探》中认为民歌是广大劳动人民在日常劳作与生活过程中,基于对生活各方面的体验、期望与表达,创作出来的形式活泼有趣、内容轻松灵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各类小曲、小调、歌曲的集合。传唱至今的民歌通常都是经过时间挑选、脍炙人口、深受广大百姓喜爱的歌。

2.幼儿园音乐活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