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路径研究文献综述

 2023-10-30 10:10

文献综述

一、研究现状

1、乡村治理

“治理”一词首次出现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从危机到可持续增长》一文中,该文指出非洲之所以出现反反复复的发展问题,其根源在于治理,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要实施“善治”。所谓的善治是指政府治理过程中要有多元主体参与,有独立的司法体制与法律约束合同;有一个独立的、代议制的立法机关负责公共审计工作;管理过程中要对公共资金的运转高度负责;任何一个层级的政府都要遵守法律并尊重人权;实施多元化的制度结构并主张出版自由。治理没有一个特定的定义,治理所体现出的价值主要是主张一种广泛参与、良好合作的治理模式。在治理理论基础上提出的乡村治理,是一个由国家和社会共同运用公共权力来组织、管理和调控乡村社区,构建乡村秩序,推动乡村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乡村治理所追求的善治是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包括经济发展、公共服务、社会和谐、生态平衡、社会公正、官员廉洁等多重向度。乡村治理对于维护农村稳定和社会和谐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乡村社会能否实现善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进程。

学术界认为,乡村治理是实现乡村的有序发展,学者们从经济学、政治学、人类学、社会学、法学多角度分析乡村治理的内涵、模式、机制、路径,研究成果迭出。然而从近些年的研究来看,多数学者是围绕简政放权、多予少取放活、减轻农民负担等视角来构筑理想的治理模式,从强化农村公共服务这个角度来探讨构建新的中国乡村治理结构模式的理论研究并不多。

2、农村公共服务

农村公共服务是指和提供农村公共产品相联系的概念,是由提供农村公共产品所引发的一系列公共服务活动和服务行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也就是指提供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所形成的一系列政策制度、组织系统和运作方式。研究发现,农村公共服务可分为二个层次的内容,第一个是基本层次,它主要涉及到生产、生活、健康、教育等基本的需求,包括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公共卫生、农村义务教育等方面。第二个是发展层次,主要包括文化娱乐、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等方面,它是中国农村地区由温饱型社会向小康型社会转变的重要标志,反映了较为先进的农业发展水平和农村文明程度,它是较高层次的公共服务。可以看出,建立农村公共服务体制是农民强烈的现实需求,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点。

上述研究开阔了我们的研究视野,为本课题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在结合具体国策,准确定位到农村基层政府,探讨农村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质量的提升路径方面还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

二、发展趋势

对我国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回顾,我们可以大致把握公共服务视域下乡村治理研究的发展趋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