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竞争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分析开题报告

 2021-08-08 03:0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1世纪的世界是互联网的世界,而21世纪的中国也日益在成为世界的中国。中国的银行业的发展不仅是中国自身经济发展的命脉,也对世界经济周期结构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了历史上多次极端金融教训的前车之鉴,严控银行系统性风险一直是业内外关注的焦点。伴随20世纪80年代的金融改革,我国的银行业体系发生了深远的变化,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以及外资银行逐渐形成竞争态势,随即存款利率的放开也不断加剧银行业的竞争,多层次的银行业竞争格局正在形成,银行业竞争会对银行系统性风险造成怎样的影响,这不仅是学术界致力研究的热点,也是决策部门所依据的关键,因此研究银行业竞争与银行系统性风险势在必行。

当今世界互联网技术正逐渐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设施,互联网科技正在成为金融科技的中间力量。在不久的将来,银行将继续积极以互联网技术为纽带,真正实现互联网 银行的转型目标。在此背景下,银行业的竞争与银行系统性风险的相关性与相互作用尤为重要,在中国银行业竞争激烈的变革背景下,银行系统体系的建设应该更加适应集约化、特色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继续支持银行的管理变革、金融创新和发展转型,促进银行体系规模、速度、结构、效益、质量的协调发展。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在浏览了大量国内外精品文献之后,不难发现国内外对于银行业竞争以及银行系统性风险及其影响分别都做了不同程度的探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样本选取也各有差异,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即竞争-脆弱论和竞争-稳定论,学术界对此各执一词。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在精读大量国内外文献关于银行业竞争理论,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竞争与理论相关关系的理论的基础上,借鉴前人的成果以及研究方法,针对银行业的背景以及发展,本文决定从两个视角出发。

首先,本文从验证竞争脆弱理论与竞争稳定理论的假说的正确性出发,选取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合作制银行等具有代表性的银行,总体上论证竞争-脆弱论与竞争稳定论等假说的正确性;其次,从我国当前国内背景出发,考虑到可控变量:银行规模,杠杆率,非利息收入,、存贷款比率、GDP增长率以及非利息收入,探究在竞争度一致的情况下,股份银行,国有银行,合作制银行,银行竞争对我国不同类型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以及相关政策建议。

4. 研究创新点

研究方法的创新:在研究方法上,测量银行业的竞争度本文采用了具有广泛度的Lerner指数,此外还增加了HHI指数对实证结果进行检验,确保数据的可取性以及结果的准确性。对于银行系统性的检验采取CoVar模型,将二者进行回归分析,用EViews软件模型检验。

研究内容的创新:采用多维视角的分析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将银行的类型与竞争度同时作为自变量:在银行类型不加以区分时,探究不同银行的竞争度对于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从而论证银行竞争-脆弱论、竞争-稳定论等相关理论的正确性;在进一步的基础上,探究在银行竞争度一致时,不同类型的银行竞争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