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与认同:大学生政治认知现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方式研究开题报告

 2021-08-14 02:0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当前我国社会的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既为高校新型人才的塑造提供了广阔的社会背景和政治舞台,也为高校新型人才的培养带来了政治文化及政治心理的深层次的变革。从科学的角度对当代大学生的政治认知进行分析,指出当代大学生在政治认知上的积极因素及存在的偏差与不足,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数字分析和研究资料,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大学生正处于获得政治社会化本质内容的年龄段,由于青春期特殊的心理结构,大学生往往对社会政治动向抱有最敏感的认识和最热情的关注,理想主义的判断经常导致他们对现实政治状况的批判,并致使其参与政治活动的偏激。加之政治参与经验的缺乏,在青春期的自我塑造过程中,大学生的政治价值取向也较为薄弱,他们对客观的社会政治现状不大容易确立比较合适的价值评价规范和评价程序。所以,如何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心理,正确评价他们的政治情感并进行科学、合理地引导,也就成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校的教育过程是一种典型的信息传播过程,即教育者(高校和高校教师)将某种信息(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过某种途径向受教育者(高校学生)进行传达,以期达到影响学生、使其接纳并内化为行动这一目的。从媒体把握的角度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校的传播方式上要利用好人人互动的人际传播媒体、群体互动的组织传播媒体、多向互动的网络传播媒体。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和思想文化建设的重大使命,应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思潮、引导和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大学生的价值判断、价值认同和价值选择趋于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校的教育过程,也是一种典型的信息传播过程,即教育者(高校和高校教师)将某种信息(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过某种途径向受教育者(高校学生)进行传达,以期达到影响学生、使其采纳接受、并内化为行动这一目的。

代金平和王锦冰在《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3月刊上发表的论文《信息时代网络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中指出,作为一种有巨大影响力的传播媒介,网络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负担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使命,承担了越来越重要的社会责任。网络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拓展了新的空间,提供了新的载体,同时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范围更广、速度更快、更具有人性化和说服力。张骋在《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上对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加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新媒体的交互性、草根性海量性等特征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机遇,因此可以利用新媒体的特性进行舆论引导,加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以新形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对新媒体的监管来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胡飒则认为要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与微时代各新媒体形态的互动机制,重视意见领袖,发挥意见领袖正能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队伍的建设,通过这些来提高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效率。刘超在《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中说,当前“互联网 ”、互联网思维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通过互联网营造的虚拟空间已成为大学生的第二生存空间。高校教育工作者要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借鉴互联网思维,汲取其“创新思维、平台思维、共享思维、数据思维”的内涵和养分,积极适应时代变革。在培训和创新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尝试“互联网 思政教育”新模式,通过尊重大学生群体差异、搭建“接地气”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平台、提升校园网络文化含金量等举措,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带头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能力。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研究(设计)的整体框架如下:

1.绪论

1.1研究目的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第一阶段:3月10号前,取消在学分清理中不符合毕业设计(论文)准入制度的学生选题志愿;

第二阶段:3月20号前,学生上传开题报告,指导教师对开题报告进行评阅审核;

第三阶段:5月25号前,开题完成后,学生根据实际进度上传阶段性成果,指导教师对中期工作情况进行检查、督促;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参考文献:

[1]赵建国.传播学教程[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8.

[2]李彬.传播学引论(增补版)[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