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华县皮影戏造型艺术研究开题报告

 2021-08-14 02:0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目的及意义从古至今中国皮影戏,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瑰宝之一,随之时间的推移,皮影戏这个古老的传统民间工艺艺术,伴随着祖祖辈辈的先人们,给后代留下了精贵的历史财富艺术享受。本文对陕西华县皮影戏的艺术历史发展进行研究、造型进行研究,从皮影戏的线条形态、色彩形态。已经从皮影戏的历史发展和现状,分析了皮影戏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并为皮影戏的保护与传承提出了建议。在导师的引导下,我渐渐对我国的民间戏曲艺术产生了兴趣,去整理搜集了一些关于皮影戏的造型艺术和各类动画以及皮影戏的服装图片,并参考了相关的书籍和文献。皮影戏民间艺术早已有人研究,我也在相关文献中了解,如《陕西皮影戏的历史及保护利用》、《华县皮影的审美艺术及传承探究》、《华县皮影戏的民俗文化研究》等,都是对于皮影戏的传承以及文化保护的文献,对于皮影戏的造型研究成果较为稀少,导致对于皮影艺术造型、线条、色彩较为细致的方面研究较少主要有如下原因:一是皮影戏是出自于陕西渭南的华县华阴市两个地方,是陕西申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最早诞生在两千年前的西汉,发祥于中国陕西,成熟于唐宋时代的秦晋豫,极盛于清代的河北滦县一带.皮影戏,发源于我国西汉时期的陕西,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陕西华县皮影戏的范围较小,我国皮影戏的分布很广泛。二是戏曲表演中的民间美术由面具、脸谱、木偶造型众多。皮影是被边缘化和被人忽视的领域。目前皮影的传承发展还面临三大难题。首先,皮影艺术出现传承危机。在山西孝义市,会皮影的老民间艺人就剩两三个了,那些老戏班里传世的家什被搬到了古玩市场。由于学习皮影周期长,难度大,收入偏低,致使艺人不愿意花太多的精力学戏,导致皮影艺术的精华难以传承。第二,剧目陈旧、精华难传。皮影剧目大多仍是老剧目,剧目创作停滞,剧目陈旧情况比较突出。第三,皮影面临创新难题。朱文告诉记者,他现在改变过去以戏剧影人为主的皮影创作,开始做一些小动物,编一些孩子比较爱看的剧目。但是,皮影是多种艺术的集合体,如何打造出真正能吸引人的精品剧目依然很难。经过对陕西华县皮影戏相关书籍、文献、戏曲的研究和阅读探索,让我对陕西华县皮影戏进入深入交流学习。深入研究整理了陕西华县皮影戏的造型从头茬又称”梢子”,分为生、旦、净、丑、高盔、翎子、相貂、鬼怪、神头、变脸头等多个类别。在所了解的皮影造型中,皮影造型的线条、色彩出现的非常频繁、不胜枚举,加之以前学习的课程中耳儒目染、潜移默化中让我对皮影戏多了一份兴趣和关注。激发了我写这篇论文的想法。皮影发源皮影戏最早诞生在两千年前的西汉,又称羊皮戏,俗称人头戏,影子戏.发祥于中国陕西,成熟于唐宋时代的秦晋豫,极盛于清代的河北。我国是世界上存有民间艺术---皮影戏的发源地,而以陕西皮影最为典型特征的当属华县华阴起源地。这两地的皮影戏都是中国历史悠久民间工艺艺术融合的结晶。然而二者皮影也有着艺术风格的差异,而我准备深入研究华县皮影戏的造型、线条、形态等多个方面进行探究。本人以一名皮影戏艺术的学习者的身份,从中希望能对陕西华县皮影艺术的历史及现状、陕西华县皮影戏的线条形态、陕西华县皮影戏的色彩形态有更加深入的比较、梳理和总结。皮影戏起源于西汉从古至今,它一直处于不断地吸收与改造的状态。此外,皮影戏中的皮影戏法基本上都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以陕西华县皮影戏的历史发展为研究着入点,从产生的社会背景、题材内容、设色技法、文化内涵等多方面入手,通过归纳、分析与比较,进一步探索与总结出造型、线条、形态、色彩传承的相互关系及各自的艺术特点,梳理清楚陕西华县皮影戏的艺术风格,以期拓宽对皮影戏的艺术研究,从而深入的理解陕西华县皮影戏。以此,能够使自己探索和理解皮影戏,同时也作为自己本科生学习生涯的小结。同时也希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陕西华县皮影戏和戏曲表演中的民间艺术,为弘扬反正中国传统的艺术尽一份力。国内外研究概述皮影艺术自诞生以来,不仅在国内广泛流传,在国外也流传颇广,中国皮影艺术从十三世纪的元代起,成为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并远播海外,成为世界性的艺术。据介绍,在元代,皮影戏便随军传到了南亚。波斯历史学者瑞士德·安定曾说,“当中国成吉思汗的儿子在位的时候,曾有演员来到波斯,能在幕后表演特别的戏曲,内容多为国家的故事。”另外,皮影戏还传至土耳其、泰国、缅甸等国。在土耳其,皮影戏有“卡拉格兹”的别称,现在在一些城市里有时还举行皮影戏专门演出。在18世纪中叶,皮影戏传到欧洲,各国艺术家对中国的皮影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1767年,法国一名传教士将中国皮影视为宝贝带回法国;1774年,德国文学家歌德曾在威兰博览会上把中国皮影戏介绍给德国观众,并在1781年8月28日他生日那天主持演出了皮影戏《米拉瓦的生平》;1975年,美国艺术家还创办了“悦龙皮影剧团”。皮影戏:流传两千多年的中国最古老“电影”在国内研究成果中一百多年前,电影首次在中国出现,而在两千多年前,一种类似于电影形式的中国最古老“电影”--皮影戏就开始在中国出现并一直流传至今,关于皮影戏的起源与形成,历史无明确记载。现在多数专家学者大都认为皮影戏始于汉朝,主要是依据《汉书·外戚传》的记载:相传汉武帝刘彻最宠爱的妃子李夫人过早去世,汉武帝思念不止,常常彻夜难眠。这时,有齐人少翁深知汉武帝心事,他花了三个昼夜,用皮子雕刻了和真人一样大的李夫人形象,涂上颜色,学着李夫人生前的动作,在室内挂起一块白色方形帷幕,点上灯烛,让汉武帝坐在方帷外观看。少翁贴着帷幕操纵皮人,那影子就像真人一样姗姗而动……从汉朝起,皮影戏开始在中国各地慢慢发展,它将各地的乐调、民歌、唱腔、戏剧、雕刻、剪纸等艺术因子融合其中,而因中国各地风俗文化的不同,皮影风格也相异,它成了一种地方民间文化的集合体。到清代,除了西藏、新疆等少数几个省区外,皮影戏在各地都有流传。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在中国古代民间,这种有光有影有唱有演的皮影戏,带给人们无尽的文化享受,被现代人称为中国古代百姓的“电影”。本文中,将在前人的基础上,从艺术学的角度,探究华县皮影戏的色彩、线条形态特征,希望更细致地反映不同阶段皮影戏的发展脉络中皮影戏的造型、色彩形态变化特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基本内容摘要:皮影戏作为中华民间艺术瑰宝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见证了我国民间艺术的赋彩传统。

了解皮影戏渊源以及陕西华县皮影戏造型、线条、色彩形成的路线,华县皮影不仅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艺术品种,同时也是被国内外皮影界公认的所有中国地方皮影乃至世界皮影艺术种类之集大成者。

因其最古老、最精粹、最成熟、最完美、最经典和最有资格代表中外皮影艺术的最高水平,被誉为"中华戏曲之父"和"世界皮影之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3.进度安排1.2016年1月前往陕西华县进行实地考察。

2.2016年2月初毕业论文选题相关考察3.2016年2月中旬与导师沟通4.2016年3月初定论文题目《陕西华县皮影戏造型艺术研究》5.2016年3月上旬编写论文提纲6.2016年3月中旬完成开题报告7.2016年4月下旬完成初稿8.2016年5月上旬完成二稿9.2016年5月中旬定稿,完成摘要,译文10.2016年5月18日至20日完成论文打印,幻灯片制作11.2016年5月21日上交全部材料,指导老师写评语12.2016年5月23至25日整理文件明细13.2016年5月28日至6月6日论文答辩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中国传统皮影》(潘嘉来著,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12-1出版)

(2)《中国民间皮影》(孙建君著,2003年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3)《陕西皮影珍赏》(沈文翔、陆萍共同编著,文汇出版社2007-01出版)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