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九首》中的汉末文人创作思想开题报告

 2022-12-16 08:1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 研究背景:《古诗十九首》最早著录于《昭明文选》之中,是五言诗的代表之作,在文学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相关研究究自南朝梁代开始绵延至今。在《文心雕龙》、《诗品》、《岁寒堂诗话》《古诗镜》等著作中都对《古诗十九首》评价极高,称之为“一字千金”“五言之冠冕”。

    文人学者对其各个方面进行了相关的深刻的研究,作者及年代的论定,对题旨的探索,艺术特色的归纳,美学意蕴的分析,历史影响的研究等等。关于作者问题,主要有“枚乘说”、“傅毅说”、“曹王说”、“蔡邕说”、“文选楼中学士删减说”五种,但如今通过对《古诗十九首》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映射的社会生活状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大多数人认为这非并非一人一时之作。关于创作年代,古代学者如萧统、刘勰等人大都确认为两汉之作,他们认为十九首诗中的思想是自汉初时就产生的一种社会思潮。东汉末年说是如今经过多方考证更为准确一种说法,由梁启超提出袁行霈等人支持,进而录入教科书之中被定为官方观点而被广泛接受。

    对于思想内涵的研究古今差异最大,在文革后的研究成果极为丰富,但是这些研究基本是建立在游子思妇之解释的基础上的。第一种臣不得于君,忠人被逐等寻求微言大意的说法,从唐代开始到清朝末年的许多文人持此观点。第二种注重游子思妇,强调文人游学入仕但不能如愿的苦闷,对故乡家人的思念,以及追求及时行乐的思想。马茂元《古诗十九首探索》论述得十分详细,认为“在《古诗十九首》里,表现羁旅愁怀的不是游子之歌,便是思妇之词,综括起来,有这两种不同题材的分别,但实质上是一个问题的两面”并根据东汉社会历史状况,论述了游子出现的时代背景。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1)研究汉朝末年的历史,文人边缘性的生存状况。

    (2)研究分析《古诗十九首》中游子思妇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巨大痛苦。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本文将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手段。

    研究步骤:

    1.利用学校数据资源库收集下载大量有关《古诗十九首》的文献资料。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刘勰.文心雕龙[m].北京:中华书局,2012.

    [2] 钟嵘.诗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3] 王元圻.古诗十九首[m].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2020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工作计划

    1、2022. 11.15—2022.1.4确定选题,收集资料2、2022.1.5— 2022.3.5资料索引,阅读资料,下达任务书3、2022.3.6——2022.3.20完成开题报告4、2022.3.21——2022.3.25完成论文写作提纲5、2022.3.26——2022.4.25完成论文初稿6、2022.4.26——2022.5.25完成论文修改稿7、2022.5.26——2022.5.30交定稿(2份), 指导教师审阅论文,学生查重检测8、2022年6月初老师评阅论文、学生准备答辩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