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盈余管理的思考文献综述

 2023-10-07 09:10

文献综述

(一)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从国外的研究方法,内容及结论来看,西方会计学者主要是通过对一些个案进行研究从而得出结论,没有足够大的样本,这是因为欧美国家公司治理相对完善、股权相对分散,关联交易发生的概率相对较低。这些结论对于中国企业不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其运用是具有一定的条件和假设前提的,不同的经济体制和资本市场下所得出的结论是存在差别的。一个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越完善健全其关联交易盈余管理的现象就越少。

国内学者目前对关联交易与盈余管理的研究多数集中在大样本实证研究。大部分研究是以单一的关联交易方式来实证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或是从某些行业来进行研究;或是以因关联交易获得非标准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来进行研究。从控股股东是否控制公司来操纵关联交易进行公司资产转移这个角度来对关联交易进行实证研究,或是考察关联交易与股权结构之间的关系;或是考察关联交易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以亏损企业或微利企业的角度出发,分析亏损上市公司在扭亏当年利用盈余管理手段情况。

毋庸置疑,上市公司如果能够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盈余管理手法,其实实际上对企业来说是有好处的,但是有利就有弊,运用盈余管理手法所带来的问题也是存在的,例如盈余管理可能会损害了其他企业、个人的利益,这值得我们的关注。

经济的发展要求我们从契约,资本市场、配股、会计制度四个方面解释了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通过剖析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所采用的手段,从完善的企业结构等各方面提出了改进的方法,改进方法包括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加强监管。

(二)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自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经济飞速发展,关联交易逐渐进入到我们视线中来,这种特殊的交易手段受到很多大型集团企业的“拥护”和“爱戴”。在国外,关联方交易的出现是公司分支机构制度得到充分发展和广泛运用的结果。一般来说,关联交易常被用来节约交易成本或者合理避税。在一些家族企业中,关联交易也时常被用于调节利润或者粉饰亏损。尽管这样,关联交易依然收到国家法律的保护,并没有被任何一国的法律禁止。企业在日常管理中运用财务手段是正常的,而盈余管理经过发展,作为一种会计行为也日趋普遍化。盈余管理有很多手法,具有一定的投机性质。当企业产生问题时,管理层可以采用它来对企业的利润进行适度调整以此激励债券人使得债权人对其上市公司未来的发展更有信心,从而可以降低企业与债权人之间谈判的成本。企业同样可以通过它向市场传达有利的信息以此来避免公司的股价的大幅波动,保障股价的稳定性。并且,通过盈余管理可以改善不合理的会计政策。通过研究盈余管理的案例,我们不难发现良好的盈余管理对于利益关联者有积极意义,也维护了企业的股东权益,同时使得上市企业长期良好发展。因此,关联交易在世界各国的集团公司运作中广泛存在节约交易成本,提高经营效率等方面都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但是,在我国,上市公司一般都不是整体上市的,它们和背后支持的集团之间存在紧密联系,这就更促进了关联交易盈余管理的产生。为了促进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完成,企业利用关联交易包装利润的情况比较普遍,并且所使用的方法也是多元化的。为了达到再融资的目的,上市公司通过关联交易把利润输送到其本身,创造了一种盈利能力强、业绩好的假象。我国目前证券发行的制度不合理、法律制度不完善、监督管理方式不健全、企业内部缺少有效地内部控制制度等原因,使得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有了基础。上市公司为了实现避税、扭转亏损、避免被终止等各方面的目的,就需要利用关联交易对盈余进行管理。

随着盈余管理被大范围运用,其负面的影响也渐渐浮现出来了。在2002年,安然事件的曝光使得了公众广泛关注财务舞弊状况。人们在股票的激励下,通过使用职务权利来进行盈余管理行为,可以实现公司的盈余的分配,其中损失最大的是处于信息劣势中的中小投资者。因此,股票激励方式其实实际上有着巨大的风险。另外,我国的情况有些不同,其没有西方国家股票市场那么成熟。首先,我国上市公司中占比很大的一部分公司是国有控股的公司,它的基本特点是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不能从市场外部进行有效控制、从内部进行有效管理,公司仍存在许多问题,部分公司个人投资者占比大,但不能了解到公司的一些财务信息,使得投资者难以分析高管是否采取了盈余管理手段。很多上市公司的高管便利用信息的不对称采用盈余管理的方式损害投资者利益。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