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老年群体日常休闲空间生产现象研究——以南京市秦淮玄武两区为例开题报告

 2022-01-19 10:01

全文总字数:7066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一、本课题的意义

中国已经逐步步入老年社会,以江苏省为例,据江苏省省民政厅的数据显示,2017年年末全省7801.1万户籍人口中,老年人口达1756.2万,平均每100个人中就有22个老年人,老龄化程度位居全国第三位。同时,截至2017年末,南京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41.89万人,占总人口比例增长为20.85%,而65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4.07%,这标志着南京不仅仅进入了老龄社会,而且已经进入了“深度老龄社会”。这也表明当前城市人口老龄化程度地不断加深。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已经退出了创造社会价值的主力军队伍,较之以往的工作状态,拥有大量的闲暇时间,在物质生活得到充分满足的今天,其精神生活也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然而,虽然具备了休闲时间较多的条件,但是往往受限于经济水平和身体状况,远距离的旅游活动并不能成为经常性的活动。因此,日常生活情境下的休闲活动就成为多数老年群体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具有社会交往功能的户外休闲活动。日常户外休闲对于老年群体在填补空闲时间、愉悦身心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这一功能,对城市休闲空间建设提出了的要求,城市应打造符合老年群体活动的休闲空间来供他们进行休闲活动,如:锻炼身体、愉悦心情、广交朋友,从而不断充实自己的晚年生活。

城市游憩空间泛指人们消遣、游玩、社交的场所,是处于城市或者城市近郊,游憩者可进入的,具有休息、交往、锻炼、娱乐、购物、观光、旅游等游憩功能的开放空间、建筑物及设施[1]。城市游憩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机组成部分,应具备满足社会不同人群休闲游憩活动的多类型特点。但由于城市空间资源的稀缺及老龄化社会发展速度过快,以往的城市管理者和规划者似乎并没有过多地考虑这类人群的需要,并未将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纳入到他们着重规划的范畴之中。由于城市空间资源的稀缺性,经常出现老年群体因为“无地可用”,开始争占篮球场、小区空闲地段进行休闲娱乐活动,不断与篮球爱好者、小区住户发生口角矛盾甚至大打出手……类似在老年人群体活动时发生的社会事件层出不穷,渐成为社会舆论焦点,影响社区甚至城市的整体形象。这不断唤起我们对于城市空间、空间正义等方面的追问,如何让城市城市空间更多元、更包容、更和谐,如何让城市游憩空间划分地更合理、功能更全面,如何保证老年群体的合理要求和合法权益,满足其日常生活情境中的休闲活动的空间条件,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话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一、研究的目标

本文将立足于都市人类学研究,从空间正义的视角出发,探讨老龄化社会转型趋势对城市游憩空间建构的影响,在南京市区范围内的公共休闲空间开展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研究老年群体在公共空间中的活动内容、组织形式和行为规律,进而发现在没有(缺少)专门空间功能规划的情况下,老年群体如何生产出特定的休闲社会空间。并将空间正义理论贯穿到城市游憩空间的建设与老年群体的休闲活动中,找寻解决的策略来化解老年人日益丰富的精神文化需求与稀缺的公共游憩空间资源之间的矛盾,让城市变得更和谐。

二、研究的内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一、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取三种研究方法,以深度访谈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展开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一)深度访谈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该选题的研究视角独特,立意深刻。当前学术界对城市游憩空间的研究多从宏观和中观尺度出发,其研究目标以为城市规划服务而设定,但缺乏从日常生活需要的研究视角切入,缺少从人文主义思想出发。本文将立足于都市人类学研究,从空间正义的视角出发,探讨老龄化社会转型趋势对城市游憩空间建构的影响,在南京市区范围内的公共休闲空间开展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研究老年群体在公共空间中的活动内容、组织形式和行为规律,进而发现在没有(缺少)专门空间功能规划的情况下,老年群体如何生产出特定的休闲社会空间。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2018年4月至2018年10月:资料查阅、文献综述、选题阶段,完成开题报告及论文大纲交导师批阅;

2018年11月至2019年1月:依据评阅后的开题报告,理清论文思路,撰写调查提纲,进一步收集、分析资料;

2019年1月至2019年3月:进行深度访谈,并撰写论文初稿,提交导师评阅;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