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小米手机用户画像分析开题报告

 2022-08-13 02:0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我国手机行业的销售量在过去十年内快速增长。

小米、苹果、oppo、华为等知名手机品牌竞相追逐规模庞大的手机产品市场。

小米既需把握中国市场的巨大机遇,又要应对其他品牌的挑战,怎样合理利用互联网的营销手段、深度挖掘产品的用户需求,成为提升品牌价值、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本选题通过采集小米的用户画像数据源构建可视化模型,从年龄、性别、产品需求、兴趣、月消费额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在大数据背景下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进行用户画像分群,分析不同类型用户群体的消费行为特征。为制定小米手机的精准营销方式,迎合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提供依据。

关键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用户画像最早起源于用户体验设计领域,allen cooper[1]在《about face:交互设计精髓》中提到的研究用户的系统化方法,称为persona (人物角色)。该方法通过扮演一系列虚构的角色,帮助解决设计方面的问题。massanari[2]、miaskiewicz、holden[3]提出用户画像是利用名字、照片、兴趣和偏好等要素对用户进行描述而生成的用户原型。谭浩和冯安然[4]则从生活形态、消费形态、家庭形态、社交形态、环境形态等维度对用户进行描绘。这些学者对用户画像的理解与 alan copper基本一致,都将用户画像视为以用户为中心,还原用户典型特征并通过给出具体场景描述而构建的用户原型。另一方面,部分学者结合大数据环境下的数据特点做出对用户画像的理解。刘海、卢慧[5]等认为用户画像是消费者在网上的浏览、点击、留言、评论等全方位、立体性的消费者的数据集合。类似地,ma z,silver和shakshu? ki[6]将用户画像作为网络海量数据背景下对于用户特征和用户偏好的结构化表示。trusov、ma和jamal[7]等将用户画像视为是用户通过在线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兴趣和偏好的特征集合。孟巍和吴雪霞[8]等认为用户画像是通过对用户的 人口属性、行为属性、社交网络、心理特征、兴趣爱好等数据进行分析,抽象提炼出的信息标签组合。wikipedia[9]认为用户画像有两个概念,用户角色和用户画像,前者指典型的用户模型,后者重点在如何用标签刻画用户。wang g,zhang x[10]指出用户画像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被理解为人群画像,是指在用户人口统计学数据、用户间社交关系、用户行为偏好习惯等信息的基础上对用户进行标签刻画的方法。郭光明[11]则说用户画像是指通过收集与分析用户的相关数字化数据踪迹,将用户所有的标签综合起来,勾勒出该用户的整体特征与轮廓。国内外学者针对用户画像有不同的解释,概念理解越来越丰富,而用户画像的应用也日益成熟。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加深,王凌霄[12]指出由于用户画像能在繁杂的数据信息中全面、精准地抽象出用户的信息全貌,动态追踪用户需求变化并分析其原因,因此被许多企业用之进行精准营销。在计算机信息学、图书情报学领域, iglesias[13]曾分析用户画像的研究大多围绕着四种模型构建方法:基于用户行为的画像方法、pazzanimj和billsusd[14]基于用户兴趣偏好的画像方法、abel[15]基于主题的画像方法、schiaffmo和amandi[16]基于人格特性与用户情绪的画像方法。而营销学领域的学者则从消费者心理的角度出发,summers[17]关注到用户画像所暗示的社会标签能够影响消费者的自我认知,进而影响消费者的行为。林燕霞和谢湘生[18]指出,由于网民使用互联网平台过程中做出的行为、表现的态度与他们感知自己所属群体成员身份紧密相关,因此用户画像能够直观地展现典型群体成员的人物特征,并被用户所接受。

这些研究虽然丰富了用户画像的内涵,但仍存在局限性。刘海鸥[19]指出计算机信息学与图书情报学的研究焦点是将用户画像作为辅助企业进行精准营销的工具,力图针对不同企业与平台构建高效、准确的用户画像模型 ;而基于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虽然揭示了基于用户画像所形成的广告对消费者的认知与行为的影响,却忽视了直接推送用户画像对消费者的影响以及画像报告中以往的行为信息数据可能会触发用户的相关记忆,从而对用户的情绪与行为产生影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年11月15日至2022年11月29日:撰写、提交、修改开题报告

2022年11月30日至2022年3月13日:撰写毕业论文初稿及、中期检查表并提交

2022年3月14日至2022年3月30日:论文中期检查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allencooper.交互设计之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115-135.

[2]massanaria l. designing for imaginary friends: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personas and thepolitics of u sercentered design[j]. new media amp; society, 2010, 12(3):401-416.

[3]holdenr j,kulanthaivel a,purkayastha s, et al.know thy health user: development ofbiopsycho social personas from a study of older adults with heart failur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informatics,2017, 108(10):158-167.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