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及对策开题报告

 2022-05-05 08:05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随着20世纪80年代初期,社会转型以及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向城市迁移导致“民工潮”的出现,另外政府持续深化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并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和规模化,导致农村社会逐渐衰落,大量的人们为了追求更富裕的生活,将眼光投向并选择了经济较繁荣的地区,再加上城乡二元体制的弊端,使得留守儿童这一群体出现。

自20世纪90年代,国内的学者对留守儿童开始进行研究,“留守儿童”这一概念首见于1993年上官子木所撰写的《隔代抚养与“留守”儿童》一文中,在这之后,一些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文章页陆续发表,但是这些研究大多缺乏系统性,往往只是对于这一社会群体的表面上的描述,并未引起社会的关注。留守儿童是从2002年特别是2004年以来才正式进入公众的视野,国内关于留守儿童的研究和报道才逐渐增多。

首先,是关于留守儿童概念的界定,各界说法不一。岳天明、李娅娅等学者将留守儿童界定为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半年以上的4~12 岁的儿童;贾勇宏在《人口流动中的教育难题》指出留守儿童是只要具有长期亲子分离(3个月)的生活经历,且根据联合国儿童公约规定,儿童的年龄范围应该是0~16岁;吴霓对儿童的年龄的界定是17周岁及以下;关于年龄,不但学术界有争议,官方口径也不一致,如全国妇联界定在17周岁以下,统计局主要统计15岁以下的儿童,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所以,从上述的研究文章分析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就留守儿童的定义来说,现在学术界、官方口径还存在一定的分歧。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主要研究内容:

1留守儿童的概念与界定(处于什么范围、什么年龄段,父母双方是否都外出工作,工作与探亲的时间周期)

2留守儿童存在的教育问题:学习情况方面、生活行为习惯方面、心理情绪、人身安全方面;并结合访谈观察得到的信息。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大量阅读前人的研究文献,搜集其中值得采纳、借鉴的观点与对策;并积极关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相关新闻,为论文的写作铺垫。

2.访谈观察法,与留守儿童面对面、心与心的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与内心的真实感受,从心理方面拉近彼此的距离,使得谈话内容真实有效;同时可以和留守儿童的家长、老师进行必要的谈话,了解他们眼中的孩子是什么样的,丰富论文的写作素材与提高真实性。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周林.青永红.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m]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4;

[2]、叶敬忠.杨照.关爱留守儿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3;

[3]、岳天明.李娅娅.从“缺位”到“补位”—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中教师角色问题初探[j].学习与实践,2008.5;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进度安排:

第1-4周 根据《任务书》完成撰写《开题报告》和论文详细提纲;

第5-8周 论文初稿的撰写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