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艺术奇葩——海安花鼓探微开题报告

 2022-09-09 02:09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花鼓是我国汉民族的一种综合性歌舞艺术形式,其发展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在数百年演进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审美形态以及丰富的舞蹈文化内涵,为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花鼓艺术在其发展和传播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民间地域风俗文化的影响,在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风格、不同艺术形态、不同特点的花鼓艺术。海安花鼓是江苏南通的汉族传统民间歌舞,属于歌舞相伴的民间戏曲表演艺术形式,早在明朝嘉靖年间就已经在当地广为流传和深受民众喜爱,且在传承花鼓艺术核心内涵的基础上,形成了海安的本土特色、独特风格与艺术特征。海安花鼓的传统歌舞动作有“十八把滚莲湘”,这对没有一定艺术功底的人来说是难以胜任的。作为海安当地的一种特色花鼓舞,海安花鼓曾多次登上世界性大舞台,是海安文化的典型代表。

作为江苏南通市代表性的地方民间非遗艺术形式,海安花鼓在与当地民间文化艺术的融合中,逐渐显露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是当地民间风情文化娱乐活动的重要形式。本文将围绕海安花鼓展开研究,详细探究其表演形式与艺术特点,旨在弘扬、传承和保护这一地方性民间非遗艺术,并希望这一艺术形式不断传承和发展创新。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将首先分析花鼓的历史起源与分流演变,进而对海安花鼓的形成、历史、发展和演变展开具体分析。然后在充分探讨海安当地民俗文化发展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花鼓作品案例,加以分析、解剖、归纳和概括,详细探究海安花鼓的表演形式和艺术特点,其表演形式主要通过分析海安花鼓的人物角色类型、表演内容及风格韵律、唱词及伴奏和道具、服装等来展开;借分析海安花鼓的表演艺术形式,总结海安花鼓的艺术特点,例如其综合性表演形式、观赏娱乐性强的特点、形式的多样性和多变性等。最后,本文将在充分肯定海安花鼓社会价值的基础上,提出对海安花鼓进行传承与保护的个人意见和建议,以期推动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推广和弘扬,进而使之在未来得到更好的传承、发展和创新。

预期目标: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剖析海安花鼓的表演形式和艺术特点,借以让更多的人了解海安花鼓及其社会价值,并能够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意识,让海安花鼓等民间传统艺术形式能够在时代的洪流中不被遗忘,并继续在民间活态传承中,得到不断地发展和创新。最终成果为,完成10000字的论文一篇。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通过查阅相关的书刊、报纸、文献等资料,并在以往相关课题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具体案例和素材,对有关花鼓及海安花鼓的研究文献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研究和思考。

二、调查研究法:深入海安地区,实地观看海安花鼓的节目表演,并在当地博物馆、民俗研究中心等地方开展寻访、调查,并对收集、采集到的相关资料展开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唐智明.地域性传统文化背景下民俗体育项目的传承与发展研究——以海安花鼓为例[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46-47.

[2]魏麒.花鼓文化——豫东(商丘)“庆丰花鼓舞”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1(05):23-25.

[3]崔宁.江苏省海安地区戏曲发展现状调查[j].中华艺术论丛,2010(03):470-481.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第1周2月22日——2月26日接受任务书;到图书馆或上网搜寻与本题目相关的文献、书籍材料,与指导教师进行沟通。

2、第2-3周2月29日——3月11日整理与论文相关的材料;完成论文开题报告的撰写。

3、第4周3月14日——3月18日按照指导教师的要求着手论文的写作,运用大学所学专业理论和相关文献资料进行论文的初步写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