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空间视阈下的南京博物院民国馆展区研究开题报告

 2021-08-08 00:39:40

全文总字数:1072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内容:针对民国时期南京城市文化空间的形成要素,以及要素在民国馆内的还原方式的研究;民国馆作为一个实体文化空间的传播方式的研究;南京博物院借助民国馆的文化传播研究。

目的:探索南京博物院民国馆作为实体文化空间对国民集体记忆的再现方式;探索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的交汇与再现方式;民国馆对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重构方式。

价值:在空间媒介研究中补充针对南京博物院文化传播的相关内容,探索实体空间的发源、传播方式与在当代社会的传播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①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孙玮教授对实体空间与传播的关系、城市作为媒介如何塑造人与人、人与社会的新关系等议题做了深入研究②於红梅以苏州平江路历史文化街区的商业改造为例,在全球化趋势和数字化媒体发展的背景下,思考公共与私人之间的边界模糊和不确定性。

如今城市空间传播的案例主要集中在上海这座城市,上海再造作为媒介的外滩等主题对上海进行了传播学视角的解读。

③新博物馆学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核心内涵,并指导着如今各大博物馆的运营与传播。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一、分析城市空间传播的主要概念;二、民国馆内陈设如何体现了东西方文化交融的民国时期南京城市的现代性;三、南京博物院设立民国馆这一实体空间的传播意义;研究计划:2016年11月12月:文献资料收集、分析,撰写论文提纲2017年1月3月:进行相关调研,完成毕业论文初稿2017年4月5月:论文修改定稿并参加答辩

4. 研究创新点

城市空间传播是近来学术界积极研究的话题,在数字媒体占据生活的当代社会,实体空间的传播意义不容忽视。

社会急剧变革,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同时要求精神文明同步进步,城市人员的频繁流动造成当代社会市民身份认同的缺失以及千城一面的窘境。

因此博物馆作为人类精神家园的传播功能日益受到重视。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