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可能性在我国司法实际运用文献综述

 2023-05-15 09:05

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一、研究背景期待可能性,是指从行为时的具体情况看,可以期待行为人做出合法行为。

法律不强人所难,如果从行为时的具体情况看不能期待行为人做出合法行为,行为人即使做出违法犯罪行为,也无罪。

因此,不具有期待可能性便成为主观阻却事由。

期待可能性理论是19世纪末由倡导规范责任论的学者提出的研究行为人主观方面(有责性)的理论。

自期待可能性理论在德国诞生以来,对刑法功能的发挥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但期待可能性理论并非外国刑法理论所独有,我国古代关于亲亲得相首匿的刑事政策,除了发挥稳定封建伦理秩序的作用之外,也同样体现出与法不强人所难的价值情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犯罪行为频发,这都直影响刑法在我国当前社会的正确适用。

从我国现有的立法情况来看,目前在立法层面上还未认可期待可能性理论,这也就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存在不同的地区司法机关有的运用该理论,有的不认可该理论的情况,从而出现同案不同判的结果。

而在运用该理论的时候,往往又因为缺乏规范的操作使得案件的审判结果大相径庭。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