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头马嘴”——微信公众号运营推广策划书文献综述

 2023-11-26 06:11

文献综述

2012年8月17日,微信推出了公众号,最早一批微信公众平台的用户约80%来自于淘宝商家和媒体行业。在淘宝及商业联盟的资金支持下,微信公众平台的商业利益价值不断被发掘,蓬勃发展,这也使得公众平台被进一步普及,越来越多的团体甚至是个人开始注册微信公众号,其知名度和用户数量的井喷式爆发导致公众号素质高低分明,良莠不齐。在运营一段时间后很多草根朋友或因没有“钱景”或因内容枯竭匮乏等瓶颈纷纷退出。但这两年来,一方面公众号审核机制的日益完善,“强盗式骗关注”和“垃圾内容”公众号不能通过审核就被强制下架;另一方面公众号“原创打赏”的推出滋生了一系列经济效益,这样一来,微信公众平台生机再现,人们又看到了微信公众平台的曙光。如今,

微信公众号按官方申请方式被分为四类:“服务号”、“订阅号”、“小程序”和“企业微信”,个体、团体或企业可通过它们来和自己的目标受众进行互动交流、知识共享等信息传播,也可以进行产品营销、付费服务等商业活动。

然而,在“互联网 ”时代,想要在竞争角逐激烈的微信公众号阵地中脱颖而出,就要把握好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策略。

云南开放大学学报上由高玲玲、李海曼、王悦研究撰写的《自媒体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策略——以“罗辑辑思维”为例》中提到,“罗辑思维”出众的运营策略体现在其主体、内容、对象、渠道、商业模式这几个方面,而最为亮眼的(如右图)“lsquo;罗辑思维rsquo;在内容的运营上有一个最大的 特点,那就是对微信语音功能的充分利用。365 天每天早上6点半向用户推送一段60秒的语音内容,这种方式已经足以让其在微信公众号中独树一帜,成为独创。60秒的语音不仅仅表示了罗胖每天的坚持,更是将罗振宇这个人物形象变现得更为立体。通过声音这个媒介,用户能感受到人与人交流的氛围,使得传播内容更 具吸引力”。

辽宁大学的于晓鸥在《“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研究》中探析了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首先,作为传统党报,其新媒体微信平台就要结合受众的需求来准确定位内容,照顾社会各个阶层;其次,表达方式亲切,与纸质版语言严肃不苟言笑不同,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的消息多是生活化的语言,十分“接地气儿”,同时用词用语迎合年轻人的风潮;接着在形式上,其传播消息形式是图、文、音、视频的最大化结合,做到与多媒体同步进行整合;然后在内容上进行了系统分类,分为新闻类、服务类、生活常识类、心灵鸡汤类、自测类这五大类,而其中又属新闻报道类居多,约占40%,且新闻报道紧扣社会热点;最后是其引导教育作用做的也不错,作为国内权威报刊《人民日报》的微信公众号,其在评论事件方面观点鲜明,贴近民生,体现民情,因而收到大量关注和喜爱。而在不足方面,于晓鸥指出,主要是“忽视受众反馈,沟通相对被动”:受众发消息如“我可以提意见吗?”(如左图)都得不到回应;“传播形式单一”:绝大多数是图文传播,很少有语音、视频内容 ;“内容相似”:近乎是《人民日报》纸媒的平移和翻版这三个方面。

上述是国内学者对某些微信公众号的研究,当然微信公众号案例有千千万万,我也不可能一一列出,但我自己在做微信公众号时一定会去关注了解更多的案例,了解其“成功之道”和“不足之处”,博采众长之时也尽量避免他们做微信公众号的麻烦或者错误。

接下来,结合上述参考文献对微信公众号的探索分析,又鉴于本公众号是个体公众号,因而对个体微信公众号稍稍作展开,发展至今,个体公众号显示出如下特征及发展趋势:

1.个体公众号的总体数量持续增加,但能持续做好的不多。虽然可以稍微夸张地说,是个中国人都知道微信,都会玩微信,但是,没有多少人真正明白什么是微信公众号,能运营微信公众号、能把微信公众号玩到极致的就更加寥寥无几了。

2.个体创意类公众号图文受待见度明显不平衡。微信图文阅读符合“二八原则”,就算文章发布频率提升,平均阅读数量也还是下降了,换句话说,几乎80%的阅读量都贡献给了推出的图片,当然,公众号的主体是个人,没有大型企业公司公众号来的“权威”,就不得不面对粉丝快节奏的“看看图片就行”的浏览方式。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