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化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散文教学文献综述

 2023-11-28 02:11

文献综述

纵观中小学语文教材,散文占有很大比重,其大多取材于生活,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和美感,因此教好散文尤为重要。但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许多小学教师在使用小学语文教科书进行散文教学时,效果并不理想。大多数的教师在进行散文教学时,都只注重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教学,并且对学生的课文学习浮于表面,而忽视了通过散文的语言细节去领悟课文整体的这一过程。因此,在散文教学这一过程中,大多数的老师都存在着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随意、教学过程中缺乏指导等现象,许多学生在接受长期的散文教学指导后,对语言的理解、感悟能力依旧没有得到进步。这些现象很大程度上都与教师没有掌握正确的散文教学方法有关。由此可见,关于散文教学的研究,对学生与教师都至关重要。

一、概念界定

1.散文的定义

散文,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散文是最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行文体例。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

2.散文的类别

中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语体文,绝大部分也是散文,或称“文学性的散文”,偏于写景、抒情、言志之作。如果按其内容的性质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可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品类: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

记叙性散文。记叙性散文以写人叙事为主,它善于通过某些生活片度,生活场景和细节的艺术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形神风貌,揭示事件的审美意义。如朱自清的《背影》,许地山的《落花生》等。

抒情性散文。抒情性散文以抒发作者的生活激情为主,寓情于景,寓情于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如琦君的《桂花雨》,朱自清的《春》等。

议论性散文。议论性散文是以明述事理为主但它并不是侧重议论的逻辑推理和严密验证,而是运用文学形象来发表议论。如周国平的《家》,林希的《石缝间的生命》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