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中医药产学研协同创新实施路径选择开题报告

 2023-01-07 10:0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选题依据和背景情况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指企业、大学、科研院所(研究机构)三个基本主体投入各自的优势资源和能力,在政府、科技服务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相关主体的协同支持下,共同进行技术开发的协同创新活动。以目前中国经济来看,没有哪个行业背负的民族责任比中医药多。在经历了反对中医人士的数次发难后,中国的中医药企业一度萎靡不正。中药学是以培养具有基本中医学、药学等方面知识和能力,能在中药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开发领域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开展产学研合作就是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

2.研究内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文献综述

国内外文献综述:

1965年,安索夫第一次提出协同的思想,并在《公司战略》一书中指出协同效应是一种系统联合效应,企业通过各个业务单元之间的合作,达到企业的总体收益大于各业务单元独立运营的收益之和的目的[1]。1971年,哈肯提出了更加完整的系统协同观点。他认为协同就是指许多子系统间相互协调合作,最终形成一种1 1>2的放大效应[2]。1997年,Leydesdorff提出了官产学 [3]三螺旋创新模型,为产学研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003年,美国的研究学者Chesbrough提出了开放式创新的概念[4],他通过对企业整合内部与外部创新要素的目的进行研究,认为在当今社会,知识与人才的创造速度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应该有更开放的创新模式,并与大学建立更广泛的合作[5]。Etzkowita写的《三重螺旋》[6]更指出产学研合作模式是大学除研究和教学之外的第三使命。他认为大学产业政府三方在积极互动的前提下发挥各自的特有作用,可以提高国家产学研创新系统的整体绩效[7]。我国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近年来我国理论研究者也逐渐认识到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并非企业、大学和政府的简单能力叠加,而是需要各互补性要素之间进行协同及整合。其中鲁若愚的企业大学合作创新的机理研究、郭斌的知识经济下产学合作的模式、机制与绩效评价、佟晶石的产学研合作创新体系的历史与实践分析,郭晓川的大学企业合作技术创新行为的实证研究等[8],是国内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思想的雏形。2012年,何郁冰[9]明确提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一个三围框架,分别是知识协同、战略协同和组织协同。同年,肖丁丁和朱桂龙就从另一个角度测量了国内不同地区进行产学研合作的知识效率[10]。

3. 设计方案和技术路线

1 设计方案

本文按如下思路展开研究:

⑴ 文献分析:主要通过文献查阅、网络检索等手段搜集现有相关文献,结合国外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工作计划

阶段

时间

开题报告准备

2022-07-07~2022-09-20

完成开题报告答辩

2014-09-20~2014-09-26

完成论文初稿

2014-09-26~2014-10-24

完成论文定稿

2014-10-24~2014-11-21

预答辩

2014-11-21~2014-12-03

5. 难点与创新点

主要创新点有:

(1)选题紧密结合时代发展,是一个前沿热门题材。

(2)推动中药现代化事业发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