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门氏菌生物菌膜及其特征性sRNAs开题报告

 2022-01-23 08:0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研究意义

沙门氏菌(salmonella)是肠杆菌科一属,为革兰氏阴性、无芽孢和荚膜、有鞭毛的兼性厌氧菌,是一类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的重要人畜共患致病菌。沙门氏菌可通过食物链在人畜间传播,从而造成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其传播源头主要是被污染的蛋类、肉类、环境、症状不明显的携带者以及处于恢复期的患者。调查结果显示,沙门氏菌在肉类产品的生产和流通中污染严重,对消费者造成了极大的健康隐患。自然界中,沙门氏菌无处不在。沙门氏菌可通过自身的Ⅲ型分泌系统(如t3ss-1、t3ss-2等)将毒力基因(毒力岛1、毒力岛2)编码的一系列毒力因子运输感宿主细胞的表面[1-3]。一方面,毒力因子(如效应蛋白)可改变宿主细胞中的信号通路,促进细菌入侵宿主,使其在宿主细胞中大量复制和存活。另一方面,毒力因子(如调节蛋白)调节蛋白可影响宿主的抵抗力和遗传学特性。研究表明沙门氏菌生物菌膜(salmonella spp., listeria monocytogenes, yersinia enterocolitica, campylobacte jejuni, staphylococcusspp., escherichia colio157:h7)可引起严重的食物中毒[4-5]。在我国,由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占细菌性食物中毒的70%~80%[6]

食品受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的途径很多,中国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的调查结果显示,27%的污染来自于食品加工设备等造成的交叉污染,是最主要的污染途径[7]。已有研究表明食源性致病菌可粘附、生长于食品及加工器械表面,在菌体-菌体和菌体-接触面的相互作用下,通过菌体增殖、分泌胞外基质形成细菌聚集体,该聚集体被称为生物菌膜(biofilm, bf)[8]。生物菌膜的形成是一定条件下一些微生物的特定的生长状态。形成菌膜后,菌体表现出一些不同于游离状态的生理特点,对不良环境的抗性增强,在工业、食品领域都产生严重影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1研究目标

鉴定沙门氏菌生物菌膜形成过程中特征性srnas数量以及种类。

2研究内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1 研究方法

(1)以肠炎沙门氏菌为研究对象(菌株分离源为肉品器械表面),以食品级304不锈钢材质为接触面,以肉汁液(mtlb)和标准培养液(tsb)为生长基质(模拟肉品加工与实验室培养),20℃培养三天得到生物菌膜和浮游菌体,再进行特征性srnas的识别。

(2)筛选出特征性srnas,然后运用多重序列比对技术来分析目标srnas在肠杆菌科中(选取多种细菌的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的保守性,最后利用rt-qpcr技术结合2-△△ct法,分析特征性srnas对沙门氏菌生物菌膜形成过程中的调控作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1)研究思路与内容创新

首次揭示肠炎沙门氏菌在不锈钢表面形成生物菌膜过程中特征性srnas的类别。

(2)研究技术与方法新颖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1 研究计划

2016.11-2016.12 文献阅读和综述

2016.12-2017.2 方案设计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