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及其立法开题报告

 2022-07-12 09:07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在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的背景下,高科技的生活方式在给我们带来极大的便利的同时,接踵而至的副作用更是严重威胁着我们的生活。由此引起的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和复杂,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开始失去了平衡,人们逐渐意识到,仅仅只依靠政府的力量来保护环境,早已是杯水车薪。同时,环境资源作为一种公共财产,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意味着所有人都不能任意的支配,或是毁坏环境资源。由此看来,每个社会公众都有权并且有义务参与到环境保护中去,维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公众参与是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一项举足轻重的内容,这也是时代的要求。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公众参与制度,有利于克服和弥补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在环保领域的缺陷,提高政府的决策效率。环境保护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涉及社会各个阶层,各个利益主体,环境问题一旦发生,公众将是最直接的受害者,同时也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力量。实施公众参与制度,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通过公众力量维护公民的环境权利益,更有效地排除环境侵害、处理环境纠纷,从而保证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效性。

虽然我国一直在努力倡导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但是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机制还不完善,公众参与在环境保护中扮演的角色定位不清晰。所以如何完善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制度及其立法,成为保护环境的当务之急。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课题对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制度将从以下几点进行研究:一、公众参与制度的必要性及立法现状;二、分析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与缺陷;三、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的完善建议。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发现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限制存在的不足,从而进一步解决和完善我国的公众参与制度,促进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公众参与制度始终被认为是环境保护过程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在此方面,很多学者通过研究和分析,提出了许多自己的观点。gunton和vertinsky (1991)就曾经提到,被某种决定直接影响到的公众,也就是利益相关者,应该直接并且有效地参加到决策制定的程序中。jackson(2001)随后指出,利益相关者应该是那些自己认为受到影响的群体,而不应该是相关机构认定的受影响群体。

最早将公众参与引入环境管理领域的是美国。1969年美国制定的《国家环境政策法》,首次规定了公众参与的地位与权力,随后又建立了污染情报公开制度。同时,美国的环境立法听证工作也做得相当细致,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公众参与和听证得到了很好的实现。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通过阅读大量的相关书籍和一些最新的期刊,先对我国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制度的有关内容有全面的认识,并了解目前的公众参与制度的现状。从而进一步对公众参与制度所存在的不足总结,在众多观点中提炼总结出自己的观点,对于生活中出现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论证,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关于立法完善以及解决对策的问题,本文拟在结论中对此提出我个人对此问题的一些建议,并希望以后法学家们能对这些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5. 参考文献

[1]jackson.l.s(2001):contemporary public involvement:toward a strategic approach[j].local environment 6(2):135-147.

[2]entropy学会[日].创造循环型社会[j]. 藤原书店, 2003: 77-78.

[3]阿部泰隆,淡路刚久[日].环境法(第3版). 有裴阁, 2004.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