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经营者欺诈行为的认定开题报告

 2022-01-25 09:0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研究意义伴随着消费形式多样化的发展,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得到广泛关注。

自2014年3月修改后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以来,我国理论界就对因经营者欺诈行为赔偿额度的提高展开了广泛讨论。

但是,目前法律制度并未对欺诈行为进行规定,导致实践中出现对欺诈行为认定标准不一的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目标1.通过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经营者欺诈行为的相关立法或者制度现状进行分析总结,达到对相关立法现状的扎实掌握。

2.通过查阅现有文献资料,对现有学者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经营者欺诈行为的认定的问题的研究,进行分析梳理,明确经营者欺诈行为的概念、性质以及欺诈行为的认定标准,深入了解欺诈行为认定的现有学说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3.通过对比国内外的经营者欺诈行为认定的立法或者制度,兼采各家所长,对现今我国欺诈行为认定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在法律完善等方面提出有效的策略。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本文主要以国内外学者和相关立法作为文献探讨资料,并结合我国相关的专著、论文、立法资料等加以归纳、分析和整理,系统分析经营者欺诈行为认定的概念、主客体和认定标准等问题。

2.资料搜集法:通过网络、图书馆、书店等途径对资料进行搜集积累,以供研究经营者欺诈行为认定问题,有利于更好地把握经营者欺诈行为的现状和法律问题,为论文的写作打下资料基础。

3.比较分析法:通过我国与外国对经营者欺诈行为认定的立法概况和现实困境进行对比,探讨我国目前立法的不足,合理分析,取长补短。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特色或创新之处1.研究思路 结合近年来经营者欺诈行为出现的问题,参考中外法学专家的理论著作,体现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注重不同学者的意见,综合分析考虑,对重点问题加以详述,体现科学性和可行性。

2.研究内容本文从经营者欺诈行为的概念及性质及其主客体进行分析,探索经营者欺诈行为认定标准的不同学说,并指出研究经营者欺诈行为认定的意义。

3.研究方法以文献研究法、资料收集法为主,结合多种调研方式综合展开。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研究计划及预期进展1.2016年10月2016年12月:通过知网、图书馆等进行资料的搜集和选取工作,并进行文献的归纳和思路的梳理。

2.2017年1月2017年3月: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合,进行初稿的写作工作,力求内容的充实和前沿。

3.2017年4月2017年5月:根据已有的资料和知识,在指导老师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