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以堂安村为例开题报告

 2022-01-21 08:01

全文总字数:7858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一、本选题的意义传统村落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社会价值,它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透过传统村落去认识传统文化,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保护传统村落对于展现中华民族多样的历史文化成就具有重要作,是繁荣发展民族文化的根基,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重要作用。也能够传承中华民族精神,体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有利于培养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实现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传统村落作为一种稀有且不可再生的资源,在保护与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人为性和非人为性的破坏,使得传统村落的保护显得十分迫切,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关于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研究学者们依然在不断的探索与改进,为真正实现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黎平县堂安侗寨为例继续探索发现,深入总结传统村落在保护与发展过程中的出现问题以及发展建议,在理论层面对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丰富贵州传统村落保护体系。 堂安侗寨作为贵州省南部侗族地区“六洞”代表村寨之一,列入国家文物局“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侗族村寨)”,并选入了“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是黎平侗乡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肇兴景区核心村寨。堂安侗寨是一个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的传统村落,村庄的格局与当地的水稻梯田文化相互融合并一直延续至今。从村庄选址到水源规划、道路修建都体现了农耕文化。与周边的耕地、山林等自然景观相得益彰,形成良好的生态景观。同时也是一个具有非常浓厚的侗族文化特色的村落,通过对堂安侗寨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的研究,对于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和民族特色的展示有较为重要的理论价值。堂安侗寨就附近的肇兴侗寨来说,经济是比较落后的,虽然是在肇兴景区经济辐射范围内,但不足以发展起来的。同时,政府对其整体规划建设的控制力度渐渐薄弱,工作力度逐渐衰减,财政投入不足,公共服务水平较低。还有现代城镇的建设对堂安侗寨民居建设的冲击。因此该研究对于堂安侗寨保护与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能够对堂安侗寨的传统民居进行及时的保护,进而对其能历史文化以及建筑遗产传承下去,使侗族文化能够发扬光大,另一方面深层次的挖掘出堂安侗寨的传统文化和可发展的产业,并衍生出属于自己的旅游业、文化产业等,既能够使得具有典型民族特色的建筑文脉得以延续,又能够切实的促进堂安侗寨的经济发展。本文拟就从最基本的概念界定理论分析入手,通过对黎平县堂安侗寨的发展现状、发展环境及发展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分析,对堂安侗寨的发展目标、发展途径、文化资源的科学开发和利用、空间方向的拓展进行有益的探索,提出具有战略性的对策。通过对堂安侗寨个案的研究,为我国其他地区更加规范、有序的保护发展传统村落做出一点贡献。二、国内外研究概况(一)国外研究概况

Sim Loo Lee调查新加坡的历史街区发现,政府的保护政策能够促使市场力量推动古旧店铺进行保护经营[1]。Coggins Chris等以中国南方乡村为例,研究了中国风水林保护的历史,认为有力的乡村自我管理不仅可以保持并增加风水林的多样性,而且可以保护本土的园林生态[2]。David A·Fyfe研究指出,虽然纽约库拍斯敦将文化遗产和体育旅游成功结合,但是它在避免商业化的同时,也造成了交通拥挤。此外,像库拍斯敦那样的小村落,应该怎样将文化遗产和旅游项目结合也值得商榷[3]。

(二)国内研究概况1.传统村落概况刘沛林认为,传统村落,俗称古村落,又称历史文化村落或历史村落,是古代保存下来,村落地域基本未变,村落环境、建筑、历史文脉、传统氛围等均保存较好,在现代环境里仍能见到的古代村落传统[4]。村落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资源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周乾松认为,传统村落应是承载历史文化传统的较大聚落或多个聚落群体形成的自然村落、村庄区域等[5]。2.传统村落文化价值周乾松认为,我国传统村落具有文化与自然遗产的多元价值。我国传统村落是各民族千百年留下的宝贵遗产,中华民族的历史便是从村庄聚落发展起来的,不同民族在不同自然环境中形成不同特色的自然村落形态,文化传统丰富多样。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最深远绵长的根脉就在传统村落,大量重要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都跟传统村落有密切关系[5]。苏义坤等认为,传统村落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不仅体现着当地的传统建筑艺术和村镇空间格局,也是众多地方方言、风俗、手工艺品、传统节庆等非物质文化的有效载体,拥有无可复制的历史文化价值[6]。张于等认为,传统村落具有历史延续价值、建筑艺术价值和旅游文化价值[7]。3.传统村落保护主体与内容陈振华等总结了台湾传统村落的保护方式,包括避免政府的霸权模式,倡导“自下而上”的社区自我发展,培育乡村社区自发和民间团体主导的模式等[8]。姜勇认为应在延续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建立村民参与机制,适度发展特色产业,增加村民收入[9]。汪如钢认为应从风貌与格局、建筑与院落、乡土与环境三个方面,对传统村落进行保护[10]。郑霞等提出对物质和意态形式的传统村落公共交往空间进行保护,包括保持并营造田园自然景观交往空间,保持并恢复优秀乡土建筑交往空间,以及发掘和保护民俗活动空间[11]。陶伟等在句法视角下对广州传统村落进行研究,得出应将空间结构的整体性作为传统村落保护的重点[12]。杨振宇等提出,传统村落的保护内容应涉及到空间格局和传统建筑两方面,并针对不同的村落类型施行不同的保护模式[13]。柳庆英探讨黔东南堂安侗寨的建筑外部空间形态特征,为侗族村寨传统空间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14]。4.存在的问题李晓丹等阐述了保护侗族传统村落时存在的问题,包括生产生活方式和家庭结构的改变,空巢现象严重,传统木结构建筑易受火患及自然侵蚀等[15]。谢佳分析了保护淡破古村的不利因素,包括居民改造原有住房与保护传统民居的矛盾,古村落的开发利用与资金缺乏的矛盾,以及建筑材料、工艺的变革与原有建筑风格保留的矛盾[16]。李孟竹通过对马栏村的研究,提出其保护和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村落整体风貌渐遭破坏,基础设施和居住条件较为落后、产业发展不健全[17]。刘韫调查发现,嘉绒藏族居民对传统民居保护的动机大多出于旅游收益的驱动。虽然旅游发展促进了村落传统民居的保护,但保护作用依然有限[18]。吴冰等以陕西省韩城市党家村为例,研究发现古村落居民整体旅游意识较低,参与能力较差,无法深入理解并参与开发、经营管理和保护,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古村落保护的效率[19]。段威等认为,“空心化”现象、“破旧立新”的商业开发和村民无序地“自发更新”,是当前传统村落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0]。随着对传统村落研究的不断拓展,理论研究范围也越来越广,更多的学者对我国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进行了多层次、全方位、多角度的系列研究。从我国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的理论成果来看,成绩是值得肯定的,但也存在不足。比如对于如何吸引大量的资金投入到传统村落文化产业、如何打造高质量的产业链来促进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对传统村落产业发展制约因素、有利因素的分析还仅仅停留在比较浅的层次上等比较棘手的问题,没有展开来论述,提出的一些对策性建议,实质性和可操作性都不够强。

三、应用前景中国地域广阔,农村面积广、人口众多、文化形态各异,对于保护传统村落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偏远欠发达的贵州, 最有价值、最不可替代的资源就是那些绚丽多姿、神妙奇特的民族文化。其中百分之六十的传统村落分布在黔东南州,多数是民族村寨。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全国平均三天就有一个传统村落消亡。如果没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与自信,不立即采取特别的保护措施,贵州400多个传统村落,几年后也可能与千万个已经消失的村落一样踪影难觅。在贵州各地区的传统村落,并不是有意识自觉保护的结果,而是长期以来交通不便、封闭困窘状态下的幸存者。今天各级政府及旅游部门都意识到传统村落尤其民族村寨对于贵州发展旅游业的价值,开始重视传统村落保护,对一些规模较大、 保存较好、特色鲜明的民族村寨进行旅游开发和建设生态博物馆,其社会影响和旅游收入已经呈现爆炸式增长。传统村落不仅在建筑的造型、结构、材料及装饰有一定的美学价值,而且对完善新农村规划、提高城市建设水平都有借鉴作用。堂安侗寨坐落在半山腰上,其具有侗族特色的吊脚楼与周边的耕地、山林等自然景观相得益彰,形成良好的生态景观。堂安不但有优美的自然环境,而且有较大范围的侗族文化环境,不论在建筑、语言、服饰、音乐舞蹈、生活习俗和共同的文化心理都保持了贵州南部侗族的特征。鉴于堂安侗寨人文生态景观、自然景观的完美和谐以及显示出来的人类古老生活样式,堂安作为一个典型的侗族文化社区,一个活着的既古老又新颖的文化体,被选作为了示范性生态博物馆。在2000年的是时候建立了“堂安侗族生态博物馆”。她没有固定的馆舍,她涵盖了堂安及周边侗族社区居民生活、生产及环境。博物馆向人们展示了侗族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鼓楼、梯田、寨门、民居、戏台、花桥、古墓群、萨坛、古瓢井、风俗习惯、民间艺术以及生产生活等内容,浓缩了整个社区的诸多文化信息。堂安作为一个侗族文化社区,一种文化体,辐射整个六侗地区。堂安现象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运转过程。这座活生生的生态博物馆的保护与建设以及整个社区的遗产保护必将给旅游业带来广阔的前景。在生态文明、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潮流的今天,传统村落成为人类的宝贵资源,成为了留住人们乡愁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顺应环境的变化进行文化创新、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文化依托。主要参考文献:[1] Sim Loo Lee. Urban Conservation Policy and the Preservation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The Case of Singapore [J]. Cities, 1996, 13(6):399-409.[2] Coggins Chris, et al. Village Feng Shui Forests of Southern China: Culture, History, and Conservation Status [J]. ASIA Network Exchange, 2012, 19(2):52-67.[3] David A·Fyfe. Birthplace of Baseball or Village of Museums? The Packaging of Heritage Tourism in Cooperstown, New York [J]. Journal of Sport Tourism,2008,13(2):135-153.[4] 刘沛林.古村落:和谐的人聚空间[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97(2):43-45.[5] 周乾松.我国传统村落保护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思考[N].中国建设报,2013-01-29(003).[6] 苏义坤,刘培珍 传统村落保护专项标准体系构建研究[J].建筑经济,2015,36(04):113-116.[7] 张于,杨宇杰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J].才智,2016(29):224.[8] 陈振华,闫琳.台湾村落社区的营造与永续发展及其启示[J].中国名城,2014(3):19-23.[9] 姜勇.浅谈满族传统村落调查与保护的急迫性--以辽宁省新宾县为例[J].文学大视野,2013(3):348-350.[10] 汪如钢.乡土重建及其生活的延续-朱山传统村落整体性保护设计[J].华中建筑,2011(3):140-145.
[11] 郑霞,金晓玲,胡希军.论传统村落公共交往空间及传承[J].经济地理,2009,29(5):823-826.[12] 陶伟,陈红叶,林杰勇.句法视角下广州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及认知研究[J].地理学报,2013,68(2):209-218.[13] 杨振宇,许庆福,崔薛萍,倪砂,张晓芹.农村居民点整理中传统村落保护问题探析[J].山东国土资源,2014,30(5):106-108.[14] 柳庆英,赵航,李慧璇,贺席燕,黄红良.黔东南堂安侗寨建筑外部空间形态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4(06):20-26.[15] 李晓丹,兰婷,杨灏.黔东南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研究——以侗寨为例[J].中国名城,2013(7):64-67.[16] 谢佳.传统村落空间形态、艺术特色及保护利用——江西吉安渼陂古村[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1):246.[17] 李孟竹.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探析——以北京门头沟区马栏村为例[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4,30(1):21-25.[18] 刘韫.民族村落传统民居——以嘉绒藏族民居[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2):155-158.[19] 吴冰,马耀峰.古村落旅游资源评价与保护研究——以陕西省韩城市党家村为例[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2(1):121-124.[20] 段威,雷楠.浙江天台张家桐村:基于微介入策略的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J].北京规划建设,2014(5):50-57.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一、课题研究目标首先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的文献进行搜集整理,撰写相关文献综述,并且搜集堂安村的相关资料,为实地考察做好准备。

然后实地考察贵州省黎平县堂安村的保护与发展情况,总结堂安村的保护现状以及旅游业给当地所带来的成果和效益,对堂安村的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发掘与探讨,分析当地政府在堂安侗寨保护和发展规划与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在实地调研中通过访谈调查的方法搜集数据,最终撰写相关调查报告。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一、研究方法(一)文献研究法搜集有关传统村落在保护和发展各方面的文献资料,对其进行归纳整理、分析研究,尽可能多地掌握有关的科研动态、前沿进展,认真研究当前传统村落在保护方面的理论研究及成果、传统村落在发展方面的理论研究及成果,科学地界定有关概念,形成比较系统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理论体系,为提出适合传统村落发展的对策思路奠定科学的理论基础。(二)实地考察法开展走访调查和实地考察。深入堂安村行考察,并对有关部门进行走访,了解堂安村的基本情况,建置沿革,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在建筑、文化等方面的保护与发展现状,政策制度,存在问题,发展可利用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状况,居民文化程度、分布状况等,以期获得研究的基础资料。(三)问卷调查法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并对堂安村的居民按照年龄与性别分层抽样,将问卷发放样本让居民进行填写,间接获得堂安村保护与发展现状、发展政策质量、实施情况、群众对本村发展的满意度等信息。(四)比较研究法将堂安村的发展现状及条件与肇兴侗寨保护与发展进行比较分析,借鉴其成功发展模式经验,吸取失败教训,避免发展弊端和发展畸形的出现,保持和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技术路线


三、可行性分析1.阅读过大量文献,对传统村落有一定的了解。2.了解过有关的理论基础和知识。3.指导老师可以给予我一些建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堂安村作为第一批被选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其研究价值和保护对于自身和其他传统村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堂安村位于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具有鲜明的侗族特色,堂安村坐落在半山腰,位置独特,与周边的山林、耕地等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返璞归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景象。

通过对堂安村的实地调研,从村落整体、传统文化、自然与人文景观上找到堂安村形成与发展的脉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1.2018年6月1日-2018年6月25日:毕业论文选题、定题;文献资料查新,撰写文献综述。

2.2018年9月1日-2018年10月20日:计划课题研究方案,并撰写开题报告。

3.2018年10月21日-2018年11月10日:设计调查问卷,制定访谈计划和咨询方案。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